傳掌中技 承木偶情

2015-11-05 14:54:31     來源:     編輯:    

  兩位演員在練習木偶拋接飛盤,在掌中木偶的戲份中“唱念做打”的成分一點都沒有少。

  有著千年歷史的掌中木偶,又稱布袋木偶是閩南藝術的瑰寶,傳神逼真的人物形象全靠演員手掌與五指的變化去體現。如今,拿捏這種傳統藝術的大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掌中木偶在舞臺上表演,只見木偶活靈活現,不見演員在幕后臺下的苦心操作。這樣的表演形式對于很多喜歡張揚個性,展現自我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憋屈。只有真心愛木偶的人,才會甘于在幕后對鏡苦練,在臺上以巧手游戲偶身,讓觀眾看得如癡如醉。

  11月,第14屆亞洲藝術節將在泉州舉行。泉州市木偶劇團和晉江掌中木偶藝術保護中心的演員們,早就開始一遍遍地排練藝術節的獻禮劇目《龍山情緣》。在晉江掌中木偶劇團的排練廳,你會見到很多年輕演員不是分頭練習個人技巧,就是按照劇本片段合練。在他們中間,你不時會看到幾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們是木偶戲的老導演、國家級掌中木偶非遺的傳人和特意請來的高甲戲老演員。他們的職責就是為年輕演員說戲、做示范,帶著年輕人體會最地道的戲劇味道。

  《龍山情緣》講述的是安平龍山寺觀音香火東傳臺灣的故事,劇中主角的木偶形象有老中青三代,通過指尖上微小的動作差異反映出人物心理和年齡的變化,這讓很多年輕演員不得不一遍遍磨合,一遍遍去體會。

  在老藝人眼里,木偶的一個抬手,一個彎背,一個顫顫巍巍的步伐,都必須是人物最具標志的符號,只有心里的感悟、嘴中的唱腔、手掌的動作完美地結合才能塑造出南派掌中木偶的活靈活現的神采。

  老藝人示范木偶的走姿與神情讓年輕演員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全情投入”是最好的注解。

  訓練有苦有樂,雙手上下演繹,有時也會有會心微笑。

  壓指練功,是掌中木偶演員每天的必修課。他們手指的伸張度是常人不可想象的。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