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 密織一張“網” 溫暖百姓心

2015-10-09 10:12:24     來源:     編輯:    

 東山縣以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建設為契機,在全縣范圍推行城鄉社區服務管理網格化,將村、社區劃分成若干單元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對每一個單元網格實施動態化、全方位管理,變“坐等群眾上門”為“主動下去服務”,真正將服務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

 

  人在“格”中走 事在“網”中辦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在傳統的管理機制之下,基層一線的村、社區,由于人員配置少、財力不充裕、無限下壓的問題,最終影響到基層的服務質量。為解決這一社會管理痼疾,近年來,東山縣花大力氣,全面建成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

 

 “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包括縣、鄉鎮兩級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村、社區劃分為若干單元格,中心配備網格信息管理員,每個單元格配備一名網格管理員,直通民生末梢,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東山縣政法委政治處主任鄭建海說。

 

  樟塘鎮樟塘村的后山頭有25株百年以上的古榕樹,原本風景如畫。但是,一座養豬場、一座廢品收購場,還有舊磚窯,使之變成了一處“藏污納垢”的地方,村民們對此深感惋惜。

 

  在樟塘村A、B、C三個單元網格中,后山頭地處C網格,是網格管理員張阿才的責任區。在日常的走訪中,村民們向其反映,希望利用古榕資源,將后山頭建成農村公園的想法。張阿才即用管理中心派發的社區e通手持終端,將群眾訴求發至鎮網格化中心。最終在鎮、村干部的努力下,后山頭被改造成樟榕文化民俗園,成為村民休閑好去處。

 

  鄭建海說,在東山,像這樣的單元網格管理員就有234位,他們將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每天走街串巷、走訪巡查,隨時將采集的動態信息、收集的社情民意、代辦的服務事項等信息,及時傳送到綜合信息系統,充實基礎信息數據庫,摸清社情、服務到位。“今年初以來,網格管理員上報并及時處理民情日志、矛盾糾紛、便民服務等網格事件1萬余件,事件及時辦結率達到98.5%。”

 

  干部“網”上忙 群眾“網”下樂

 

  陳顏英老人是銅陵鎮橋雅社區居民,她說,以前燈泡壞了、水管爆了都要自己找人解決,非常不便,現在有了社區網格管理員,不管大事小情,一個電話,就有人立即來幫助他們,省去了很多麻煩。

 

  銅陵鎮是東山縣的老城區,轄區的社區干部需要面對許多繁雜的事情。作為橋雅社區第五網格的管理員,蔡巧珠每天都會在自己的轄區內走一走、看一看。

 

  在一次走訪中,蔡巧珠得知轄區居民張藝娜患有肺動脈高壓重癥,而父母又年老體弱,家庭十分困難。蔡巧珠上門了解情況后,利用自己社區民政代辦員的身份,幫助他們一家三口申請到低保,每月能領到1000多元低保金。不僅如此,她還發動社區群眾捐款3萬多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橋雅社區網格員在日常走訪時,聽到居民反映小學和幼兒園放學時間較早,小孩無人照看,他們把收集的民情進行研究,決定創辦“四點鐘”學校,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 

 

  東山縣各村、社區不斷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效能,努力在解民憂、辦實事上下功夫。針對居民上下班時間與基層工作人員同步的現狀,普遍推行即時、預時、延時、錯時服務,開通微信、QQ等溝通平臺,形成網格“5分鐘服務圈”,將情況掌握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感情融洽在網格。

 

  在建立完善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的同時,東山縣還注重提升技術手段。近年來,東山投入2500萬元在全島建成460個城市視頻監控點,500個農村視頻監控點,6個電子卡口和10套電子警察等。

 

  在縣網格服務管理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上顯示著全縣網格監控視頻實時場景。遇到突發情況,中心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鄭建海說,目前,中心已將綜治、防汛應急指揮系統、人口計生系統、公安視頻監控等20個已建和在建的部門系統納入管理網格,并預留接口,后續還將接入數字城管、安監、農業等部門業務系統。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