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專家:經濟新常態下更要增強“綠色定力”

2015-09-10 10:38:27     來源:     編輯: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不斷引起社會討論。在9日環保部組織的專家座談會上,多位專家學者表示,經濟下行壓力下,更要增強“綠色定力”,提高“綠色驅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期,經濟下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環境保護確實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影響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

  他分析說,從短期看,影響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資對GDP增速的貢獻率下降、消費占GDP比重下降、出口降低等;從長期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開始出現、環境污染和生態治理任務艱巨、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度加大等,都是影響我國經濟下行的因素。

  “資源環境只是影響經濟下行的因素之一,并不構成主要因素。”多位與會專家認為,當前經濟下行主要還是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偏冷趨緊、企業檢修、工業品價格下降等市場因素影響。

  對于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環保部科技司技術處副處長陳勝表示,越是經濟增速下行,越不能放松環保工作,要增強“綠色定力”,堅定不移地將環境保護置于優先地位,同時,要在守住生態環保紅線、行業排放總量和環境準入標準的基礎上,發揮好環境保護對經濟的優化作用,倒逼經濟轉型升級,釋放“綠色驅動力”。

  據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使得工業所占比重下降了0.36%,污染密集型行業比重下降0.39%,第三產業比重增加了0.24%。

  大氣行動計劃、水行動計劃的實施對產業結構具有明顯優化作用,火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業比重顯著下降,涉及大氣、水治理的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比重將有所上升。

  “加強環境保護,是產業升級的綠色驅動力?!杯h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加強環境保護,也可以催生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測算,水行動計劃實施后,投資中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13926億元,間接帶動環保產業產值增加4856億元。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剝離的“兩張皮”,但在當前綠色發展的世界潮流下,將經濟與環保相結合的趨勢勢不可擋。經過30多年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后,中國正在迎來綠色發展時代。

  但胡鞍鋼提醒,綠色發展在我國現階段還不是一個自覺自發的過程,只有通過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加強環保執法,才能倒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逐步淘汰,真正讓綠色增長得以實現。(崔靜、陳哨)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