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已被新三板包圍

2015-12-16 16:36:06     來源:     編輯:    

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從最初的“深閨人未識”到如今的“有女初長成”,新三板大踏步地發展,像一塊閃閃發光的寶石,吸引著人們的關注。

“最近微信上有一個段子被大家廣為流傳,大意是說,現在年輕白領們的生活被新三板公司包圍啦,你們去吃個飯,K個歌,逛個街、旅個游,包括叫個家政阿姨,很可能接觸到的都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可以說,新三板公司無處不在,這說明市場發展的速度很快。”

身材高大俊朗,講話儒雅利落的新三板“掌門人”謝庚,用地道的老北京人自帶的幽默感成功吸引到了全場的目光。

談發展:

兩年間從356到4695家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16日,和上海、深圳交易所一樣,但是市場定位不同,新三板的使命就是服務于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的小微企業。

“2013年底是356家,2014年底是1572家,截止今年的12月14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已達4695家。今年8-11月,每月新受理的企業都在七八百家,后續的量是很高的。”謝庚認為,這一年新三板發展確實非常迅猛。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謝庚介紹,所有已掛牌公司已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省區市,其中中小微企業占95%,小微企業占比69%,民營企業在這個當中占比是最高的,是96%;按產業類型來說,高新技術企業的占比達到65%,大概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在4%以上。如果按照企業研發強度10%這個標準,新制造業占比40%,現代服務業占比30%,戰略新產業的占比24%。可以看出,市場的業態高度包容。

談現狀:

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截至12月11日,今年以來一共有1766家公司完成了381次股票發行,融資總額已經達到1142億。”

這個數據什么概念?謝庚解釋,2013年市場建立的第一年融資總額是10億,2014年擴大到全國的第一年融資總額是132億,今年到現在已經達到了1142億。當然有人說還沒有覆蓋到所有的公司,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融資。這也是市場具有高度包容性特點的一種發展,要看企業的發展階段,看企業的需求,在融資這項功能逐漸釋放的同時,并購市場也開始趨于活躍,今年已經是有83家掛牌公司披露84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報告數,合計交易金額268.68億。并購重組概念在2014年還是鳳毛麟角,基本上沒有。現在,這個市場功能也開始在逐步釋放。

談交易:

做市制成主流交易方式

謝庚說,這個市場比較有共識的是,機制很好,效率很高,但是流動性不好。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是,現在已經上線兩種交易方式,一種是協議交易方式,一種是做市商交易方式。到目前為止選擇做市商交易方式的公司已經超過1000多家,而這一項業務是在2014年8月才剛剛呈現,現在做市商已經成為市場交易主體,1000多家以做市商方式進行交易的公司,所形成的市場交易量占市場的6成,形成市場的主流交易方式。

談未來:

新三板未來怎么走?

對于大家普遍關心的“門檻是否會降低”、“如何增加流動性”等熱門問題,以及“明年是否會控制企業數量”等傳聞,來看看謝掌門是怎么一一解答的。

標準是否會修改?標準是底線標準,沒有財務指標的要求,做了一些非常底線的基礎規范,包括股份公司治理兩年,包括有明確的業務要可持續經營,包括經營要依法合規,股份權屬要清晰等等,形成了資金找好企業,投資人推著好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的良好局面,同時為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提供了便捷的退出通道。

門檻很低,怎么保證公司的質量?今年的中報披露了3400家掛牌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增幅超過13%,凈利潤平均增幅達到了79.63%,這個指標還包含虧損公司,應該說經過市場化的選擇公司的成長性還是很好。門檻是一個形如管制的概念,不一定門檻高公司一定好。券商要以提升企業價值為目的進行持續的服務和主導。

怎么增加流動性?對于投資而言,大家很關注流動性,流動性并不是交易量,流動性本質是金融資產的變現效率,我們目前采取協議交易和做市商交易,下一步會對交易制度做一些調整,使它們更合適市場股權分布的狀況。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