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印發《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配套政策、加強行業自律等八方面對金融租賃行業發展進行部署,旨在支持經濟轉型,拓寬“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9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通過加快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支持產業升級,拓寬“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科學規劃和部署。《指導意見》從行業作用、重點業務方向、公司建設、配套政策、行業自律等八個方面,對金融租賃行業發展進行部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租賃體系。
產融協作——
支持產業結構調整
“金融租賃融資融物直接服務實體經濟的特點,與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訴求高度契合,這是出臺《指導意見》的最重要原因。”工銀租賃總裁叢林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租賃不但能夠“騰籠換鳥”,幫助盤活存量資產,也能夠實現“鳳凰涅槃”,即通過租賃的方式幫助企業引進新裝備、新技術,加快轉型升級。在引來“新鳥”的同時,金融租賃通過發揮國際產能合作紐帶作用,還可以讓“舊鳥”找到合適的歸宿,從而實現一舉多得。
把產業和金融結合起來是金融租賃業的優勢,以金融的方式進行資金運作,以對接物、資作為服務形式。《指導意見》提出要發揮其產融協作優勢,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這個過程中,金融租賃業要積極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生領域發展。還要加快建設金融租賃行業發展長效機制,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工具。
加強基建——
提升金融租賃服務水平
“金融租賃業發展壯大,能夠促進我國金融業深化改革,加快構建更加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業內人士分析,我國金融服務體系尚未完善,以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已不能滿足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經濟轉型的實際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任務十分緊迫。而金融租賃通過業務結構設計可以幫助企業享受到增值稅抵扣以及國家對特定行業的政策補貼等優惠,從而讓企業得到比貸款利率更低的融資,降低生產成本。金融租賃還能夠通過調節資產負債表,幫助企業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
金融租賃提供的是傳統信貸產品提供不了的金融服務,對當前我國金融體系是一種重要補充。此外,由于金融租賃產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和租賃資產作為證券化和安全投資目標的天然優勢,使得金融租賃能夠連接銀行、保險、基金、信托、資產管理等其他各類金融業態,彼此形成緊密的合作,帶動我國金融服務體系整體提升。
要突出金融租賃特色,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金融租賃行業,突出融資和融物相結合的特色,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對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完善配套——
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從行業發展階段看,我國金融租賃業發展空間依然很大,2007年國務院允許商業銀行試點開辦金融租賃公司以來,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新金融租賃公司不斷涌現,整個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制約金融租賃業發展的監管、法律、稅務、會計等方面問題不斷凸顯,需要在更廣的范圍達成共識,提高全社會對行業的認知度,統籌金融租賃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確保行業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可持續發展。”叢林說。
《指導意見》將著力解決這個問題,逐步完善金融租賃行業法律法規。《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賃物登記制度,落實金融租賃稅收政策,推動建設租賃物二手流通市場,還提出完善監管體系,增強風險管理能力,防止風險交叉傳染,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在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上市和發行優先股、次級債,適度放開外債額度管理要求。運用外匯儲備委托貸款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符合條件金融租賃公司的支持力度。建立形式多樣的租賃產業基金。
可以預見,隨著金融租賃業與新技術的結合、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推進、配套措施的不斷完善,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不斷增強。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