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獲悉,2015年11月(2015年11月1日0時至11月30日24時),全國(不含港澳臺,下同)共報告法定傳染病519285例,死亡1639人。手足口病的發病數達130829例,是11月全部法定傳染病例中最多的。
其中,甲類傳染病中鼠疫和霍亂均無發病、死亡報告。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無發病、死亡報告,其余22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285086例,死亡1634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血吸蟲病和淋病,占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0%。
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環節一:傳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患者無疑是重要的傳染源,但在大多數傳染病中,顯性感染(即出現癥狀的患者)只占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隱性感染者與病原攜帶者在一些傳染病中會成為重要的傳染源。
環節二: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還有些傳染病可以經水和食物通過消化道傳播。經蚊蟲等叮咬,即蟲媒傳播,以及血液和體液等途徑也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播方式。
環節三:人群易感性即人體對某種傳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種病原體的入侵而染病。某種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占總體人群的比例越高,則這種傳染病越易于發生和傳播,該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怎樣預防傳染病?
(1)管理和控制
傳染源是指體內有病原體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消滅傳染源或使傳染源無害化的工作稱為管理傳染源。
對傳染病病人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許多傳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在發病的早期傳染性最強,早期發現傳染病病人,就能及時防止傳染病的蔓延。早報告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發現可疑傳染病病人或確診傳染病病人后,應迅速向當地衛生院或防疫站報告。早隔離能夠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做到病人不出門,他人不串門。早期合理的治療,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死率。
對帶菌者和與傳染病病人接觸者也應加強管理,應在防疫人員指導下對他們進行觀察和定期檢查。
許多動物傳染病也能傳染給人。因此,對有經濟價值的有病動物,如患布魯氏菌病的家畜可給予隔離治療。對無經濟價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動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動物,應殺滅、焚毀。人與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預防人獸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傳染病從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再傳染給健康人,中間需要特定的傳播途徑。常見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傳播、腸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有些傳染病如乙型肝炎還可通過輸血、性交、分娩等途徑傳播,也可以由母親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預防接種:就是注射或服用有預防疾病作用的疫苗、菌苗,使人獲得對相應疾病的抵抗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如人體注射麻疹疫苗后,就能產生對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疹的發生。
藥物預防:有些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來預防,但有些藥物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