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投機行為受抑 人民幣匯率七連漲

2015-09-10 11:05:29     來源:     編輯:    

  分析人士認為,扭轉市場預期之后,企業的避險需求也會因此減少

  ■本報記者 傅蘇穎

  在央行出手打擊遠期外匯套利消息的提振下,《證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9月7日報6.3584,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35個基點,連續七日上漲,累計上漲459個基點,漲幅達0.71%。

  9月1日,央行以特急文件形式向其分支機構、以及部分銀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要求從2015年10月15日起,辦理遠期售匯業務的銀行需向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專用賬戶交存20%的風險保證金,凍結期一年,利率為零。

  對此,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央行此舉是為了加大遠期購匯成本和難度,壓縮遠期的投機性買盤,從而達到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的目的。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舉是為了抑制資本外流,加大投機成本。實際上,在一段時間內,離岸和在岸市場存在明顯價差的情況下,部分主體可以通過“境內購匯,境外結匯”的方式進行套利。因此,通過增加遠端成本,進一步的強化實需,并讓其均勻釋放在即期市場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此舉是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由于近期做空人民幣的動力較強,尤其是在8月11日央行宣布進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之后,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進一步增強,套利資本借助匯率貶值預期,在遠期市場做空套利,這一行為進一步加大了匯率市場的壓力。因此,央行通過增加遠期套利資本的購匯成本,改變市場預期,將有效控制市場做空的動能。

  魯政委認為,外匯準備金開征后,在提高套利成本的同時,也意味著企業避險成本的提高,對那些有真正避險需求的企業也形成了新的挑戰。

  連平認為,央行的舉動一方面在增加做空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央行未來維持匯率的成本。扭轉市場預期之后,匯率無明顯貶值之時,企業的避險需求也會因此減少。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