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國企改革是市場情緒的控制器

2015-09-10 11:04:41     來源:     編輯:    

____01___.thumb_head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國企改革近日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而這也是事關中國改革成功與否的核心之一。從目前看,國企發病時的癥狀都是在經濟下行周期效率下降、負債率上升,而改革討論的焦點則是國企高管薪酬、內部人控制等等。

  中國股市能不能長期發展取決于兩點,一是國企的效率,二是上市公司的信用。依靠短期概念炒作的市場是無源之水。

  在初級市場國家,市場與法治邊界的問題從來都是國企改革的關鍵,改革需要的是在法治的前提下進行資源配置。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和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政府權力與企業壯大成為兩大看點,以強大的力量推行現代法治,使他們成為成功的現代國家。

  為什么有些壟斷性國企竟然一度成為某些人的提款機?為什么有的大型民企又能源源不斷從股市、貸款市場抽血?

  沒有法治,沒有公平的競爭,奢談國企民資都是單向度的。

  此次國企改革的決策者似乎明確,由誰來出資并不重要,國資與民資、外資可以和平共處,淡馬錫模式就是如此,國資沒有影響市場競爭力。

  此次國企改革首次提及國企分類。按照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等,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參與競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公益類則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如果說商業類國企需要的是內部市場化激勵機制以及企業競爭能力,那么公益類國企則更需要公平、有益民生的胸懷。

  淡馬錫模式如何落地是眾人關注焦點。直接上市并不是改革的路徑,大型國企早就上市,資產占據上市公司的大半壁江山。但這是照貓畫虎式的改革,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甚至文化都沒有跟上。

  業內分析,國企改革將系統性籌建多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的平臺,開展類似“淡馬錫”政府直接授權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試點,此外將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

  國資運營公司負責出國資運營,而公司具體微觀管理由管理層全權負責,如果管理層能力不行,由董事會負責調整。假如微觀管理運營上是靈活的,那么國企高管薪酬下降確實不存在問題,因為可以通過職工持股的方式得到彌補。

  以往國企負責人存在“價值分裂癥”,既要對上負責,又要對經營負責,最終是對官負責。一旦出現巨大的投資失誤,甚至連具體的投資權力都會被上收,投資權力收回后企業更是無人負責,形成惡性循環。

  國企改革最終可能還是會通過并購、重組、上市的方式進行,我們希望看到,此次國企包裝后新上市與以往上市有本質的不同,即法治與微觀靈活的結合,因為改革直接決定了市場的情緒。

  國企改革概念股今年上半年遭遇爆炒,當國企改革再度成為焦點后,7日多只國企改革概念股遭到機構減持,中糧系成為機構減持“重災區”。但短期走勢不能說明什么,9日上海等國企股大幅上升,投資者換倉重來。考慮到國企改革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進程很復雜,市場將以震蕩換倉等各種方式迎接。

  只要國企改革能夠夯實制度,股價反應慢一點不是問題,投資者對改革有的是耐心。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