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總資產8年增長62倍 金融租賃將引入社會資本

2015-09-10 11:04:37     來源:     編輯:    

  從8年前商業銀行試點以來,金融租賃行業交出了一份豐厚的答卷。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金融租賃行業資產總額達到1.45萬億元,比2007年底增長了62倍,占整個租賃市場的60%以上。目前,全國共有39家金融租賃公司,控股股東為商業銀行的占比59%。

  近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昨日(9月9日)表示,銀監會下一步會同相關部門抓緊制定《意見》落實分工方案,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盡快落地。

  南開大學中國金融租賃研究中心主任劉瀾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金融租賃公司之中是非常好的信號;同時,民間資本涉足金融租賃要有足夠體量去符合監管風險要求等。此外,盡管目前想上市的金融租賃公司很多,但并不會出現“一擁而上”的局面。

  銀行系占近六成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在整個金融租賃行業1.45萬億元的資產總額中,行業前六家的資產規模均過千億,其中規模最大的工銀金融租賃公司超過1700億元。金融租賃行業不良資產率為0.81%,撥備覆蓋率為238.61%。“2007年,國務院允許商業銀行試點開辦金融租賃公司以來,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整個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我國金融租賃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還處于需要‘扶上馬,送一程,加加油’的歷史發展階段。”工銀金融租賃公司總裁叢林表示。

  國務院辦公廳9月8日發布上述《意見》指出,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金融租賃行業,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金融租賃公司,擴大服務覆蓋面。“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是非常好的信號,會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其中,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情況之下,金融租賃公司作為一種‘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金融形式,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較精準。”劉瀾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民間資本來講,還能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所以會有很多民間資本投入和追逐這樣一個好的事情。

  劉瀾飚還稱,如果民間資本財務投資金融租賃公司當然是沒問題,但如果作為發起設立,資本背后的股東則要有與整體融資租賃市場相契合的思維意識,即要認識到不是單有資本投入即可,而是需要包括租賃技術在內的各個方面能不能整合到一起,形成一種有效的業務模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4年銀監會發布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放寬了金融租賃公司的準入門檻,但考慮到金融租賃公司業務開展、風險管控以及專業化發展的需要,還規定發起人中應該至少包括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制造企業或境外融資租賃公司,且其出資占比不低于30%。

  此外,銀監會數據亦顯示,截至上半年,全國共有39家金融租賃公司,從發起人類型看,控股股東為商業銀行的有23家,控股股東為資產管理公司有4家,其它類型的有12家;商業銀行控股的占比達59%。

  那么,隨著民間資本的介入,會不會對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產生沖擊?

  劉瀾飚分析指出,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已經發展很長時間,擁有較成熟的經驗和較好的市場;中國金融租賃市場的興起和發展,就是在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進來后才形成了比較好的局面。隨著民間資本的介入,二者之間的競爭肯定會有的,但短期內不會對銀行系造成很大的沖擊,甚至民間資本還需要與銀行資本相融合,通過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推動更大租賃公司的成長。

  融資渠道將拓寬

  上述《意見》還強調,“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上市和發行優先股、次級債,豐富金融租賃公司資本補充渠道。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研究保險資金投資金融租賃資產。”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3月,銀監會新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首次提出允許經營狀況良好、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經批準后可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同年9月16日,交銀金融租賃正式招標租賃資產支持證券,成為我國首家試點資產證券化的金融租賃公司。不過,該筆證券化業務資產并未實現出表。直到2015年1月,中國首單出表型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才由工銀租賃有限公司完成。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基礎資產的質量、交易結構、受讓人資格,以及真實轉讓與破產隔離的解決等問題。

  目前金融租賃尚未有上市公司,而在融資租賃公司中僅海航集團旗下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實現借殼上市,以及中化集團旗下遠東洪信有限公司于2014年赴港上市成功。

  劉瀾飚分析指出,希望上市的金融租賃公司會有很多,但這需要證監會的整體把握,以及投資者的接受過程,不會出現“一擁而上”的局面。

  此外,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相關監管部門人士透露,目前已有金融租賃公司提出了上市意向,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的支持。但該人士未透露具體為哪家。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