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宜官村:紅土地上涌春潮

--山西呂梁宜官村脫貧攻堅紀實

巍巍呂梁山,滔滔汾河水。山西呂梁山區,不僅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而且文化深厚、歷史悠久,優秀傳統文化、革命紅色文化在這里繁茂生長,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奮斗。今天的呂梁山區,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下,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滄桑巨變,改寫了曾經窮困落后的歷史。

12月6日,筆者一行來到呂梁山中段東麓的孝義市西辛莊鎮宜官村,只見兩列巍峨峻秀的山巒之間,矗立著一排排新穎別致、高大氣派的小洋樓,布設分外整齊、井然有序,給人和諧美麗、爽心悅目的感覺,一條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直達一座座民居,房屋、道路旁邊均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盞盞太陽能路燈次第懸掛,到處環境優美整潔、空氣清新,闊大熱鬧的文化廣場,游樂設施應有盡有,樓臺亭廊古色古香,無不體現了城市文明的濃烈氣息。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我們恰好趕上宜官村一戶年輕人結婚的喜慶日子。高大豪華的大紅彩門高高矗立在村口,鼓樂喧天,鞭炮陣陣,全村彌漫著紅紅火火、歡樂喜慶的氛圍,大家沉浸在幸福富足、吉祥如意的美好生活里。觸目所及,親耳所聞,呂梁革命老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已邁步在新時代的澎湃潮頭!

窮則思變,決心化解歷史舊賬

宜官村位于孝義市西辛莊鎮西北部山區,與交口縣東南角相鄰,是典型的山區村落。該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余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初人口僅130余人,村民住房有窯洞100余孔,耕地面積880余畝,人均收入100余元。該村礦產資源較為豐富,解放前一直有個體和鄉社煤礦,解放后有孝義手工業聯社西泉煤礦、人民公社聯辦媒礦等多家開采,改革開放以來,又逐步發展了村辦煤礦和民辦煤礦,累計開采煤礦達五十余年,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因工礦取得了快速發展。隨著國家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對礦產亂象的治理,這些煤礦相繼關閉,但由此造成該村土地裂縫、塌陷、水源滲漏、古空氣體污染等嚴重問題,并且導致大部分村民住房不同程度出現裂縫,三分之二的耕地塌陷無法耕種,因地表水缺失人畜吃水全靠外出購買,火區氣體污染時有發生,夏季洪水來臨更容易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困難和巨大的危險。

昔日簡陋落后的村貌

利為民所謀,心為民所想。2005年10月,在黨中央作出建設社會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之后,為了徹底解決歷史造成的安全隱患,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迫切難題,宜官村黨支部一班人痛定思痛,決心加大民生投入,逐步全面化解因為開采煤礦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的歷史舊賬,讓全村群眾的生產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意氣豪發地邁步在脫貧解困、致富奔小康的寬廣道路上。

2007年,西辛莊鎮宜官村村委上報當地政府擬進行新農村建設,但因新村建設、土地復墾費用高昂,村委及當地政府都沒有資金投資建設,在孝義市政府及國土、規劃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為避免礦產資源的浪費,最后決定將該村土地治理復墾過程中的礦產資源予以利用置換新農村建設和土地復墾整理所需的費用,恰好符合孝義市正在探索嘗試的經濟發展思路。此舉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因而很快被孝義市人民政府列為項目實施試點村,并成為省政府確定全省唯一的煤礦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同時也被國家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煤礦地質環境治理國家級項目。該村通過多方考察和調研,以村民張金栓等為代表的具有較強實力公司最終被確定成為項目方。

中共孝義市委組織部還就該項目的實施,成立了孝義市煤礦地質環境災害治理指揮部,確保項目依法依規、有條不紊順利進行。根據雙方協議,項目方公司向政府財政繳納費用2.5億余元,確保煤礦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逐步推進。2019年,項目公司先后向該村所在的鎮政府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所屬的宜官村賬戶繳納土地復墾金1994萬元,以便繼續在新農村建設、土地修復治理、土地復墾上正常完成實施任務,以達到改善和治理生態環境、修復利用土地、防止地質災害的目的。

由此,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兩委”通過招商引資,借助外來企業的實力,并且充分利用國家的有關扶持政策,實行全村整體搬遷,立足當前,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重新建設了科學合理、美觀環保、功能齊全的移民新村。經過干部群眾四年的共同努力,由村民張金拴等為代表的項目方公司具體承擔新農村建設及土地復墾項目的重任,共計投資4178余萬元進行移民新村建設。2012年正式竣工驗收,建成了以歐式風格二樓住宅為主體,住宅32棟,118套小二樓,水電暖、道路及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俱全,硬化、綠化、亮化配套的小康新村。一座具有歐式風格、布局和諧美觀的小康新村,終于在曾經貧瘠、偏遠的呂梁山區拔地而起,全村群眾喜遷新居,人民安居樂業、喜笑顏開,從此呂梁山人也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自由自在、舒適優雅的小康生活。

改善環境,快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孝義市西辛莊鎮宜官村地處呂梁山腹地,現在全村共有154戶,540人。土地總面積1893.8畝,其中耕地面積823畝。202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達11587元。現有村“兩委”干部6人,黨員21名,預備黨員1名。

民之所向,心之所系。為了建設美麗宜居的和諧鄉村,該村在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杜天明的帶領下,按照“園林式休閑化”宜居新村的建設標準,全村綠化面積17500平方米約26.36畝,總投資596萬元。栽植銀杏、五角楓、國槐、龍爪槐等綠化樹6個品種168株,栽植山楂、蘋果、梨、棗、桑樹等經濟樹6個品種272株。點綴龍桑、榆葉梅、丁香、連翹、碧桃、櫻花、紫葉矮櫻、紫葉李、華北衛矛球、紅葉小檗、金葉女貞、八寶景天、月季等20余種蕎冠花草,致使移民新村處處樹木蔥蘢、生機蓬勃,鳥語花香,清香陣陣,空氣新鮮純凈,沁人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風景秀麗、人文濃郁的景觀公園里,該村建有古典亭閣3座,小橋2座,走欄式涼亭一處,噴泉一處,還配有音響、彩色地燈等,安裝太陽能路燈48盞,景觀128盞,真正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清幽靜謐的美好環境,風光如畫,人在畫中游,讓村民們和游客總是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民生工程,是造福群眾百年大計的公共事業。為增強村級辦事功能,方便服務黨員群眾,宜官新村建有村民服務中心二層綜合樓兩幢,總面積1277.5平方米,投資161萬元。內設老年活動中心、衛生所、“兩委”辦公室、便民理事廳。

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方便村民們的體育鍛煉和休閑游樂,宜官移民新村建有兩座寬闊結實、設施齊全的農民文化活動廣場,投資72萬元新建舞臺劇場一座,采用大理石貼面,面積436.2平方米,廣場可供千人以上觀眾觀賞。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地和各種文化體育設施,安裝健身器材兩處35件。為方便接收各種有用的新鮮信息,開拓村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生活情趣和學習興致,實現有線電視光纖戶戶通,可收看103套節目,遠程教育設備、農家書屋、文娛活動室一應俱全,為全體村民學習教育、鍛煉體魄、休閑娛樂提供了極佳場所。

全村在建有火力鍋爐供暖設施的同時,配置了太陽能輔助空氣源熱泵供暖設備(新型環保節能產品),投資457.45萬元。新打650米深井一孔,新建500立方蓄水池一座,供水設施齊全,可供2000人飲用,投資183.9萬元。過去村子里無水可用,就靠從外面買水解決生活用水,當時進村賣水的,一般每方水35元至40元。移民新村街道全部硬化,總里程2.7公里,硬化面積35124.8平方米,總投資372萬元。村莊四周新建圍墻1095米,投資34萬元。項目方投資494.2萬元,完成了電氣、給排水、土建、采暖等附屬設施及外網工程全部配套,徹底改善了全村的人居環境。

昔日滿目瘡痍、破敗不堪的宜官村,如今舊貌換新顏,村容村貌處處煥然一新,環境清秀幽靜,靚麗迷人;人們早已告別了那種簡樸、窮困的生活,吃喝住行件件大變樣,不僅是物質生活逐漸富足更有保障,而且村民們日常的文化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注入了團結和諧、積極進取的活躍的因子。走進宜官新村,風光宜人如詩如畫,文明新風撲面而來,無論老少婦孺,都笑逐顏開、怡然自得,如同生活在桃源仙境一般。

脫貧解困,弘揚革命傳統促發展

呂梁山區曾經是抗日根據地,書寫了黨和人民魚水情深、英勇抗擊日寇的許多佳話,黨的優良傳統在這里早已生根發芽,綻放了艷麗芬芳的花朵。

2011年,為了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實現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相繼解決了農民行路、吃水、就醫、上學、看電視難之后,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山西省孝義市啟動實施新的農村“五個全覆蓋”工程,實現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便民連鎖商店全覆蓋、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全覆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切實保障農民,惠及農民,發展農民,實現強農、惠農、富農的目標。“五個全覆蓋”工程在西辛莊鎮建設如火如荼,廣大農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準和幸福指數。

68歲的李春生和郝玉玲夫婦是西辛莊鎮宜官村的村民,2012年六月,宜官村村民整體搬遷新村入住,李春生和郝玉玲夫婦也住到了新村,看著眼前一排排整齊美觀的房子,住著感覺無比寬敞、舒服,生活又方便、實在,心里十分亮堂,平坦干凈的街道,秀美如畫的景觀公園,功能齊全的健身廣場,歌聲裊裊,舞姿翩翩,小樹纏繞,鳥語花香,噴泉水花四濺,池塘里水天相映。宜官村名副其實實現了農村城鎮化,這些新氣象都映入村民的笑臉。不僅是居住環境、用水用電都得到了改善,而且養老保險等惠民政策更是讓他們喜上眉梢。

李春生和郝玉玲興奮地告訴筆者:“我們都領上了養老保險,這主要是國家的扶持政策好,讓呂梁山區世代貧窮的人們終于受益,像我們老年人已經是勞力期之外的人了,領上這個錢對咱生活就有保障了。”

夫婦倆還激動地說;“村里的干部真是辦事細致、認真,他們一起讓我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原來夢也夢不到這社會,能過上現在享福的這條件,真好,高興得沒法說!”

老有所養,民之所盼。為了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以村民張金拴等為代表的項目方公司先后支付該村村民每人約35萬元的補助款,全村500多人口,共計22997萬余元,因而既解決了村子里貧困家庭的脫貧解困,也極大保障了全體村民的養老和福利待遇問題。“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工程是廣大老人的福音,像李春生夫婦一樣,全體村民像其他呂梁山區人民一起都已享受了養老保險,不少老人在院子里種點瓜果蔬菜,再加上政府發放的養老保險,足以保證晚年生活無憂無慮、幸福愜意的度過。

呂梁山區的孝義市,自古以來就有崇老敬老的傳統。自2008年以來,該村兩委干部每逢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給村民每人發放一袋大米、一袋白面、一桶食用油,每次每人價值200元左右。近幾年,過春節均組織慰問80歲以上老人、退役軍人,每人一袋白面和一桶食用油。他們還熱心扶持和培育人才,積極鼓勵村里的孩子們踴躍考大學,每年為新考取大學的學生發放助學金,分別是大專每人1000元,本科每人2000元,2019至今年該村就有18名學生陸續考入大學,村里及時發放了助學金,極大幫助了貧困家庭的孩子求學上進,激勵他們紛紛努力成長為社會的“四有”新人。

昂首闊步,勇闖共同富裕新征程

宜官村硬件建設雖然達到了較高水平,但是如何讓村民持續穩定增收、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仍然是以杜天明為首的村“兩委”一班人殫精竭慮、孜孜求索的課題。近幾年來,他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多途徑多形式培植產業,促進農民増收,并且以“一村一品”為模式,實行土地集中規模化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眼下他們重點扶持養殖業、設施農業等現代化農業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中小微企業,鼓勵村民以創業促就業他們積極倡導樹立文明新風,切實加強提升文明建設。既要讓群得到物質上的實惠,又狠抓文明教育,提高廣大村民的文明素質。新農村要有新風貌新氣象,他們先后制定了《宜官村管理制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公告》《村規民約》,對全村環境衛生、生態保護、節約用水、物業管理、水源地保護及和諧文明鄰里、安全管理等進行嚴格的規范性管理,還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活動,引導廣大村民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積極倡導文陰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舉辦知識講座、召開生活交流會,積極指導和規范村民們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心理平衡、三減三健,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注意科學合理、有益健康、有益社會。在村“兩委”的積極倡導和科學規范的管理下,全村形成了文明和諧、高尚健康的好風氣,人人爭做積極學法、知法、依法、用法的好公民,熱愛和積極保護公共財物、注意安全防范、自覺維護良好的原生態環境,團結友愛、互幫互敬、扶助弱小的文明新風隨處可見,好人好事層出不窮,高尚文明、你追我趕力爭上進的行為蔚然成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宜官新村的巨大變化和城鎮化新貌,是在黨中央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下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也是呂梁山革命老區的一個嶄新縮影,彰顯了時代涌動的澎湃潮流。

農家書屋是國家實行“五個一”工程全覆蓋內容之一,給農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生活智慧,是農民生活更上一層樓的重要途徑。今年春季,孝義電視臺TV專門采訪了呂梁山深處的宜官村圖書管理員穆學功。

面對閃光的鏡頭,穆學功侃侃而談,道出了群眾的心聲:“村里的農家書屋,大家都叫它圖書館了,上午從8點到12點我就守候在這,下午從兩點到十點左右,平均每天都有十余人來看書,大部分是利用農閑或飯后時間,看農業方面、技術方面的書比較多,看完以后,都說這個書屋辦得好,活躍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大家平日也有個坐處,不用在外面閑鬧、打撲克了,個個都覺得要多來這里學點知識,多學點實用技術,給自己充充電,才能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大道!”(羅洪泉 曹萬里 陳紀菲

2021-12-20 17:31:03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