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全省工信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把中小企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建機制、增扶持、優服務、解難題,有力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優化環境
讓中小企業“輕裝上陣”
2020年度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顯示,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總體滿意度達99.3%,財稅環境、服務環境、法治環境滿意度較高。
如此高的滿意度是如何造就的?
首先,得益于高位推動。近年來,我省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實現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工作協調機制全面覆蓋、一竿到底。省級層面先后出臺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0條、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24條,形成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組合拳”。省財政每年安排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技改專項資金約16.5億元,占省級工業和信息化資金的75%。
其次,為企業排憂解難及時有效。如針對“融資難”,全省工信系統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產融合作工作機制作用,每年舉辦政銀企、政基企等各類產融合作對接活動近百場,收集重點企業(項目)融資需求,精準推送銀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整合設立規模10億元的省級政策性優惠貸款風險分擔資金池,設立四期共400億元的省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貸款,惠及近9000家中小微企業。
此外,我省制定出臺各類產業提升和惠企政策也都以中小企業為重要考量。
為鼓勵創新,我省實施研發分段補助、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政策,截至目前共補助中小企業9100多家,補助資金約44億元。遴選產業領軍團隊43個,其中40個落地中小企業,共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02名、落地高水平研發項目73個、突破核心關鍵技術112項、帶動中小企業科技研發投入20億元以上。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以龍頭企業為支撐,帶動行業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目前全省超千億產業集群20個,集群內中小企業數占比超過90%……
提升價值
打造福建版“小巨人”
在海安橡膠集團股份公司,一批準備運往海外的全鋼巨型輪胎整裝待發。公司負責人表示,通過自主技術創新,海安打破國際壟斷,掌握了全系列規格型號“巨型全鋼子午線工程機械輪胎”批量生產技術,在行業處于領先,與紫金礦業、徐工集團等企業建立了穩定戰略合作關系。
這是福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縮影。如今,一批“小巨人”通過聚焦主業、強化創新,不斷在專門領域形成優勢,呈現出發展態勢良好的局面。
近年來,全省工信系統持續開展對企業的梯度培育,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加強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打造“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成長鏈條。
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是其中重要一環。
據介紹,我省按照“成熟一批、認定一批、升格一批”的原則,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建立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引導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入庫培育,截至目前共培育入庫企業1.2萬多家。對新認定的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不低于10萬元、50萬元獎勵,并積極引導各地進行配套獎勵。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21家企業獲得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其中55家列為國家支持的重點“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累計培育認定了1015家。“小巨人”們一改福建中小企業低附加值的群像,成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
用心服務
當好中小企業“娘家人”
5年來,全省工信系統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建設更趨完善。
今年9月以來,受到新一輪疫情影響,我省部分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如物流交通受阻、生產原材料供應不足、臨時性資金周轉不暢等。著眼于精準服務企業到點,省工信廳建立健全“456”掛鉤聯系精準服務企業機制,組建“服務企業工作隊”,推動各級工信部門動起來、沉下去,與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開展精準服務,共收集中小企業反映的難題340多個,已全部協調解決。“黨企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及時開設助企抗疫“綠色通道”,平臺壓縮受理時限、快速反饋,為企業排憂解難。今年1—10月,平臺共受理企業訴求近4000件,辦結率100%。
福建某能源公司通過福建省“黨企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平臺開辟的“綠色通道”,反映供應商浙江某氣體公司因疫情影響暫停發貨,企業面臨停產風險。了解企業訴求后,省工信廳第一時間為企業聯系第三方物流公司,推薦采用接駁運輸方式,并協調長樂區政府為第三方物流公司接貨司機加快核酸檢測進度。經協調,第二天上午第三方物流公司司機取得核酸檢測報告順利前往浙江接貨。
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已形成“1+10+43”的平臺網絡,即1個省級樞紐平臺、10個市級平臺、43個縣級平臺,實現了企業訴求省、市、縣三級的互聯互通,并打造“互聯網+精準服務+協同創新”模式,推動11萬多家企業和5400多家服務機構入駐平臺網絡,提供服務產品1萬多項。
此外,我省還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服務中小企業舉措。如在實施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中,著力解決中小企業人才、創新、融資、培訓、用工等問題,促進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形成中小企業發展生態圈;通過舉辦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創響福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增材制造技術綜合應用技能等大賽活動,為中小企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行業工匠,促進產教融合、以賽促教等。
數據顯示,至2020年末,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18419家,比2019年末凈增497家,企業數量居全國第6位。今年1—9月,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911.22億元,利潤規模居全國第四,增長10.2%。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