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多措并舉防止耕地“非糧化”

閩侯縣政府辦公室近日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切實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多措并舉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

《方案》強調,嚴格執行耕地保護政策。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嚴格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審批,一般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符合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確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按規定嚴格審核論證后報國務院審批。嚴格執行“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落實耕地占補數量、質量雙平衡。轉變補充耕地方式,重點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修復等方式補充耕地,減少未利用地開發。強化補充耕地項目監管,加強項目后期管護。

《方案》規定,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各鄉(鎮)政府、甘蔗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要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定期開展永久基本農田種植情況動態監測。各鄉(鎮)政府、甘蔗街道辦事處及時向社會公告永久基本農田的位置、范圍,并設立保護標志。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和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立體種養,應當以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占比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標準。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挖塘養魚等,根據時間節點明確政策界限和范圍,依法依規分類處置。

《方案》要求,堅持耕地利用優先順序。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要重點用于稻谷等糧食生產;一般耕地應主要用于糧油和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于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保證可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數量、質量不下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獎補等辦法,引導農民退林(塘、果、茶)還糧。【海峽資源報 齊培松】

2021-11-18 10:43:09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