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網莆田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一班通過完善內部績效體系,提升了秋季安全大檢查工作水平。這是該公司運用績效獎勵機制提升管理水平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莆田供電公司全面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優化科學管理體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重構薪酬考核分配、員工晉升及退出等機制,打通“能上能下、能增能減、能進能出”通道,注入企業發展新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助推企業再上新臺階。
莆田供電公司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強化施工現場管理
建章立制 為企業長足發展描繪藍圖
好的制度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為了更好暢通“六能”通道,為三項制度改革打牢機制體制基礎,莆田供電公司堅持系統思維、精準發力,重構業績指標評價體系,因地制宜優化內設機構、管理機制,成立集體企業市場中心、設立運檢一部四中心、成立莆仙聯調中心、實體化運作三個供電服務中心、分片區成立工程公司工程處……一系列舉措壓縮管理層級、明晰職責界面、集約服務資源,傳遞了統一的目標價值導向。
讓評價標準更“實用”。莆田供電公司全面調整縣公司、供電服務中心、集體企業指標評價規則,精簡指標內容,將考核指標與基層專業管理緊密關聯,更加聚焦中心工作、本質責任及目標,改變企業負責人業績指標與基層業績評價標準存在“兩張皮”的現象。三個供電服務中心和兩個縣公司同步對標,改變拼規模、比體量的評價模式,通過“比實現、比進步、比變化”激勵比學趕超。供電所推行業績綜合指標“一張表”管理,覆蓋內模利潤、關鍵指標、所際對標、臺區指標4個模塊,評價指標由41個減至15個,精準將指標任務貫通至日常工作。
莆田供電公司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加強技能競賽比拼,提升員工技能水平 □潘翰 攝
讓服務鏈條更“順暢”。莆田供電公司實體化運作城區、涵江、秀嶼三個供電服務中心,設置綜合室、營銷室和配電室,下放各個中心的人事建議、低壓運維、供電所管理等權限,層層傳導責任壓力,讓“責權利”更對等。工程公司分片區成立三個工程處,業主項目部和施工項目部合署辦公,靠前對接三個服務中心,提供配網施工、設計、監理等一體化快捷服務,配網建設落地效率提升30%以上。
讓集體企業更“靈活”。莆田供電公司成立集體企業市場中心,推行大項目的事業部制管理模式,抽調人選組成柔性團隊,打造專業性強、顆粒度細、可靈活組合的市場聯合作戰中心,高效承接投用了突發、扎堆、重點工程30多個。電氣公司推行職業經理人制,賦能授權經營主體責任,自主建立配套考核激勵機制,優化用工模式,全面打開業務邊界、爭取市場份額。車輛管理推行“用車搶單制”,月均單車臺班數從20.57個提升至30個。績效浮動 摒棄傳統集體“大鍋飯”思想
“多勞多得,這是最大的變化!”莆田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三班班長柯君鳳說。
莆田供電公司重構“大績效”管理體系,針對職能部門、縣公司、集體企業、供電所、基層班組等不同主體,搭建差異化薪酬分配體系,建設多勞多得分配機制,確保考核更精準、激勵更直觀、約束更有力。設置崗級績效系數,推行“收入憑貢獻”“績優則薪高”的考核激勵機制,突出員工績效獎金與業績貢獻相掛鉤,年度績效等級掛鉤不同考核基數,縮減同崗級不同薪檔績效產生的獎金客觀差距,加大年度績效工資考核力度,進一步發揮績效杠桿作用。
在供電所,試點推行“模擬合伙人”。賦予合伙人主體經營自主權,通過量化收入及分攤成本,模擬供電所利潤,按照超額累進比例兌現績效獎勵,供電所由“旱澇保收”轉為“盈虧四六分”。以江口鎮供電所為例,今年該所通過輪換表計、開拓市場化售電業務等,增創模擬利潤7萬多元,全所獲得績效獎勵4萬多元。“現在內模市場建設成果與工資總額掛鉤比例達30%,供電所人均每月內模績效高低差1600多元。”莆田公司財務部主任黃仁新說。
莆田供電公司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強化現場安全風險管控 □潘翰 攝
在基層班組,創新績效考核激勵模式。結合班組業務特點,因地適宜采用目標任務制、工作積分制、臺區包干制、業績提成制等考核方式。試行崗位兼職績效補貼,首批7名一線班組員工兼任職能部門缺員崗位,實行雙部門(班組)聯動考核,兼職員工每月績效工資最高可上浮50%,推動一線員工與管理、技術崗位人員交流,盤活了人力資源存量,培育了員工“一崗多能”。
在集體企業,實行“服務主業+市場開拓”的兩部制績效考評。設定一定的增量市場拓展目標,完成目標即獎勵,超額部分的績效依次累加,上不封頂。推行全員業擴經理制,中層干部兼任項目經理承接市場拓展指標。績獎工資實行“團隊提成”“一次性獎勵”“計件工資制”“遞延支付”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收入高低全面拉開,員工更加主動向市場要收入、要效益。
在職能部門,分部門細化內部績效管理辦法,以“工作量化”代替“主觀印象”。推行AB崗互評價機制,由本崗員工評價其備崗員工工作成效,以10%的占比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分,引導員工熟悉相近崗位職責任務,破解機關“一個蘿卜一個坑”問題,提升職能部門崗位流動性。
一系列績效杠桿撬動了基層活力,員工卯足了勁沖任務、沖指標。2021年,隨著年度績效獎金分配方案優化、崗位績效系數制定等系列績效工具的深入應用,A、C級員工績效最大倍比達1.3/0.7。能上能下 充分激活隊伍“向上”積極性
“今年‘能下’的渠道暢通了,不愛干、不能干的員工明顯有了危機感。”莆田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何涵說。
莆田供電公司推行崗位聘任制、績優人員晉升制、多向掛崗交流鍛煉、崗位競聘等多種措施,破除“排資論輩”隱形臺階,向基層一線傳導“有為有位”價值導向。
做實崗位聘任機制。所有中層干部、班組長、供電所長改“終身制”為“聘任制”,以契約的方式明確工作職責、任期目標、權利待遇等。從嚴開展首輪試崗期考核、聘期內日常考核共360多人次,聘期考核結果與協議簽訂、評先評優、選拔任用、薪酬福利等全面掛鉤。對考聘不合格的干部員工,進行培訓復學直至解聘處置。今年以來,該公司16人退出班組長崗位、8人調離管理機關、6人退出中層干部職務。
莆田供電公司員工正在開展秋季安全大檢查工作 □潘翰 攝
完善員工流動機制。常態開展流動需求匹配,年度人員流動940多人次,定期組織多向交流掛崗,9名骨干“上掛”機關,4名骨干“下派”基層。全面組織崗位競聘,管理、技術、重要崗位人員補充及低崗級調整至高崗級崗位,均采用競聘方式,競聘在人才流動中的比重超70%。推行基于崗位序列的績優晉升機制,近3年績效積分達5.5分的績優員工優先晉升;對于非績效人員,13名部門一般管理人員按量化積分高低排序予以晉升。21名班組員工根據理論和技能考核考核成績擇優予以晉升上崗。嚴格控制職能部門人員數量,對照標桿定員核定管理職數,超額用工的部門按照超額比例核減內模績效獎金。
“用工與工作效率、業績掛鉤后,各單位負責人要職數的沖動減少了,更注重算成本賬、人員賬,向關注員工勞動效率、作用發揮轉變。”莆田供電公司荔源集團總經理陳智海說。人才流動 干事創業不再“一成不變”
“三項制度改革實現了‘能進能出’,想一成不變‘過安穩日子’的念頭就沒了生存的土壤。”莆田供電公司涵江中心黨總支書記童立海說。
該公司全面落實省公司“能進能出”系列政策措施,科學運用“轉崗池”,強化勞動合同契約化、全過程管理,推動員工“能進真出”,釋放出強大的鯰魚效應。
科學運用人員“轉崗池”模式。建立向內部人力資源市場“模擬退人”機制,結合工程公司機構改革,實行360度量化評估,所有員工“全體起立、雙向選擇”,從工作態度、勞動紀律、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等方面,對員工進行多維、量化評價,評價排名后10%的35名員工納入“轉崗池”。建立履職行為通用庫、專業庫,設置員工行為負面清單,將“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 6名員工納入“轉崗池”。對納入“轉崗池”人員開展3個月集中培訓及復核,無法勝任的給予降崗、待崗直至解除勞動合同。
莆田供電公司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加強現場作業的計劃管理 □潘翰 攝
強化勞動合同“契約化”管理。完善競爭上崗機制,全面梳理落實解除勞動合同的31種情形,嚴格考評首次續簽勞動合同的用工,考核震攝考勤作假、違反勞動紀律、出工不出力人員52人次,解除勞動合同5人,降崗處理15人。嚴格實行新員工試用期考核和降待崗管理,近兩年7名新入職員工延長見習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隨著三項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入,莆田供電公司經營管理水平、隊伍內生動力持續提升。該公司在安全生產上設置特殊貢獻獎,在服務上修訂投訴考核辦法,在管理上完善督查督辦等閉環管理機制,科學運用“黨旗引領·攻堅突破”專項行動、“黨建+”工程等系列載體,全年客戶投訴量比降超50%,輸電線路故障比降52.38%、外破壓降87.50%,低電壓臺區比降11.73%;電網連續安全生產超5800天。
下一階段,莆田供電公司將按照國網福建公司黨委的統一部署,全力實施“雙滿意、創一流、數字化”戰略落地路徑,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內模市場建設,改革優化收入分配機制,完善與市場相適應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凝聚起員工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全力以赴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陳琦 通訊員 鄭熠 潘翰)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