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市政府出臺《莆田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明確全市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821.05平方千米,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9.87%;全市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1858.88平方千米,占全市海域總選劃面積的45.32%。
《方案》明確,全市共劃分119個環境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實施分類管控。環境管控單元隨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全國國土調查成果調整予以動態更新。
01 優先保護單元
主要為生態環境重要敏感區域,將要素管控分區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及一般生態空間、水環境優先保護區、大氣環境優先保護區疊加取并集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全市共劃分60個,其中陸域27個、海域33個。優先保護單元以嚴格生態環境為導向,依法禁止或限制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優先開展生態功能受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02 重點管控單元
主要為經濟重點發展區域,將涉及水、大氣、土壤、自然資源等資源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劃分為重點管控單元。全市共劃分51個,其中陸域26個、海域25個。包含城鎮、工業園區、重點礦區、海洋功能區劃中的工業與城鎮用海區、港口航運區、圍填海區等開發強度高、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區域,以及環境問題相對集中的區域。重點管控單元以守住環境質量底線、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進產業布局、規模和效率優化,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管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03 一般管控單元
主要為預留發展區域,除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劃分為一般管控單元。全市共劃分為8個,其中陸域4個、海域4個。以預留今后發展空間和潛力為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適度開展加強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等治理,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方案》明確分區管控要求。基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依據現有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管理要求等,銜接區域發展戰略和生態功能定位,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充許、限制和禁止的要求,建立“1+N ”生態環境準入清單。“1”為全市陸域、海域的總體準入要求,“N”為119個環境管控單元的準入要求。
《方案》強調,加強規劃銜接應用。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和市直各有關部門在相關規劃編制、產業政策制定中,要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要依據,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過程;嚴格生態環境準入,在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方面應符合“三線一單”的管控要求,從嚴把關生態環境準入關;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風險管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和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推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和修復;實施動態更新調整,原則上每五年開展一次全市“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及更新調整工作,五年內因國家或省、市發展戰略、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等發生重大變化的,以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土空間規劃等依法依規調整的,可按程序開展動態更新。在動態更新完成前,具體管控內容按現行國家和省級發展戰略、法規政策和范圍邊界執行。【福建自然資源公眾號 莆田市自然資源局 張步雄】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