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動”助推龍巖市研發投入水平再創新高

近年來,龍巖市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氛圍有效提升。2019年度,龍巖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51.2億元,增長26.4%;占GDP比重為1.9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至全省第三位(僅次于廈門、福州);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達454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比例超過40%、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國34.2%和全省28.9%的平均水平。

  一、實施創新創業活躍度提升行動。

  一是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改革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修訂完善《龍巖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落實“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工作要求,簡化項目申報和管理流程,在全省率先實現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聯動及系統對接,實現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受理、專家評審、推薦等環節全流程網上辦理,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到科技創新中。賦予科研人員技術路線決策權,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和內容不變、不降低任務書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技術路線,無需報備。完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對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允許“打醬油的錢買醋”,在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將子項目間預算調整權限下放至項目承擔單位。

  二是精心辦好創新創業大賽。在全省率先開展市級創新創業大賽,率先推動市級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由縣級部門承辦,主動承辦省級創新創業大賽,激發龍巖市創新創業活力。定期走訪調研企業,挖掘、培育優質項目,協調解決企業的困難問題,提升企業參賽項目質量。自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來,龍巖市屢創佳績,2019年和2020年更是連續創下了參賽數量和獲獎數量均占全省第一的全省“雙第一”歷史最佳成績,德爾科技獲2019年國賽新材料組二等獎(自2012年開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以來,我省獲三等獎以上的企業僅3家),9家企業獲國賽“優秀企業”稱號。廈門大學對全省2020年度出具的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中,龍巖市創新創業活躍度排全省第二位、僅次于廈門。

  三是完善“雙創”孵化平臺。深入開展“雙創”活動,建設龍巖市大學生眾創空間,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創業孵化鏈條,發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大力培育科技企業的“新源泉”和“新生力量”,推動龍巖市工業(產業)園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等企業孵化平臺,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龍巖市工業(產業)園區全覆蓋。積極推進重點突出、資源集聚、服務專業、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充分利用老廠房、舊倉庫、存量商務樓宇等資源,加快培育一批創業示范基地,提升一批傳統孵化器,逐步構建全要素、全鏈條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目前,龍巖市已通過認定和備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總面積29.6萬平方米,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31家、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

  二、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培強行動。

  一是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出臺《龍巖市加快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意見》,強化分類施策和靶向服務,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資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龍巖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底,龍巖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5家、較“十二五”末增長259%,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95家。

  二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廣覆蓋行動,推動各縣(市、區)、龍巖高新區逐家摸排,對重點規上企業進行具體指導,幫助企業按照“有人員、有設備、有場地、有項目、有投入、有成果、有制度”等“七有”標準建立健全現代科研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建設,完善項目策劃、立項實施、費用歸集等管理工作,不斷擴大有研發活動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采取“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加大本土科技創新人才培育。2018年以來,龍巖市科技局分五批次選送有代表性且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高管300余名到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參加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促進企業家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戰略思維、開闊眼界思路。

  三是打造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小升高”“高升強”計劃,出臺《培育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實施方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專用汽車、特色現代農業等產業領域為重點,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科技貸、創新券等政策宣傳和落實,通過規范引導、科技創新、項目扶持、高校科研院所聯姻、專利導航等措施,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龍頭企業強大“后備力量”。三年來,龍巖市新增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95家、增長156%,總數156家;新增市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00家、增長156%,總數164家。

  三、實施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行動。

  一是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緊扣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目標,組織創新主體圍繞該市“5+N”產業發展體系,實施一批高質量科技攻關項目,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有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00余項、資助金額8000多萬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累計達210多億元。實施科技創新引領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行動,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預備隊”,提升紫金礦業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金龍稀土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水平,創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出臺《龍巖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十三條措施》,構建多層次的技術轉移轉化體系,完善技術轉移網絡,大力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創新科技服務方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企業科技專員制度,認定329名科技專員并組織培訓11場次,拓寬科技服務從“點對面”向“點對點”精準對接。建立龍巖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具有龍巖特色“互聯網+”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模式,通過建設線上平臺服務站、微信公眾號、移動APP,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在線咨詢、政策信息、項目對接、科技培訓、診斷培育、項目申報等一站式科技創新服務,開啟科技創新服務“電商”時代,提高龍巖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質效。自2020年9月平臺啟用以來,已整合集聚科技成果53976項、線上技術專家2503位、科研院所132所、服務總數4794次、服務企業904家、供需對接1316次。

  三是搭建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發揮科技載體支撐作用,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創新中心等新型協同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在市外設立"創新飛地",打造產學研用創新利益共同體。推進廈門大學龍巖產教融合研究院建設,每年安排1000萬元工作經費,推動廈門大學人才服務龍巖市企業,促進廈門大學優秀科研成果在龍巖市落地轉化。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與省科技廳簽訂《福建省中科院STS計劃配套項目龍巖子專項協議書》,將龍巖市院省合作項目推薦申報數每年增加到10項,安排專項科技經費,推進企業和國內外一流創新機構協同研發和技術攻關,共同申報科技項目及科學技術獎。

 
2021-09-10 17:08:27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