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8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在很多人心中,9月8日與“金鑰匙”聯系在一起。在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后,這一天還將成為人們會記住的一個“新節日”——“廈門營商環境日”。
上月25日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提出,擬將每年9月8日設立為“廈門營商環境日”,推動在全市營造更加開放包容、互利合作、誠實守信、重商護商的社會氛圍。廈門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態度、信心,由此可見。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和城市間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下好營商環境的“先手棋”,就下活了經濟發展“全盤棋”。廈門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抓經濟促全局理念,深入推進“七以七為”工作,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舉措,以更優質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承載更高層級、更高能級、更高質量發展。
廈門,這顆璀璨明珠閃爍其華,正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向全球賓客發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誠摯邀約!
給企業做“減法”
讓企業輕裝上陣
“沒想到這么便捷”,今年3月,只憑一份申請表格和委托書,廈門仁心紅藥房有限公司質量管理員姜洪娜便在翔安區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管辦事窗口,拿到了《行業綜合許可證》。
這得益于一個創新之舉。廈門在全省率先開展超市、藥店和母嬰用品店等行業“一業一證”試點改革,實現“只進一個門、辦完所有事”。改革后,藥店行業許可審批辦理時限壓縮至7個工作日,申請材料壓減至19份,分別壓縮了93%和76%。
減環節、減證明、減時間、減跑動次數,廈門讓企業輕裝上陣,充滿活力!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經過多年的持續打造,廈門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但是,改善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瞄準“堵點”“痛點”,廈門堅持“放管服”改革不動搖,持續研究迭代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
以流程最復雜、辦理時限最長的“辦理建筑施工許可”為例,我市依托“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大膽探索,首創的“五個一”項目審批管理體系被國務院認可并作為統一標準在全國推廣。
每減一分,都是敢啃“硬骨頭”的闖關奪隘。每快一步,都是對舊俗與習慣的挑戰和超越。
今年5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印發《廈門市高質量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2021年度提升方案》,包括六個方面、30條具體改進任務,配套出臺43項清單。制度創新的每一點突破,都為鷺島企業帶來巨大的政策紅利。
給部門做“加法”
自我加壓補短板
給企業做“減法”的背后,是廈門市各部門在后臺所做的大量“加法”。
廈門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一網通辦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助推營商環境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快速改進,讓企業“好辦事、能辦事、辦成事”。
這幾天,不少客商登錄“云上投洽會”找項目、找資本。它就像一個“全球投資數據大腦”,實現云展示、云對接、云洽談、云研討、云簽約等線上投資互動需求,讓政府找得到好企業,讓企業找得到好項目,讓項目找得到好資本。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廈門打造智慧政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公安、人社、教育、衛健、住房等惠民便企事項實現“掌上辦”,戶政、社保、醫保、企業登記、公積金、交通運輸等高頻事項50%以上辦件量“全程網辦”。加快不動產登記、車駕管、出入境等“一窗通辦”,食藥品、醫療器械等“證照聯辦”。全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具備條件的高頻事項“秒批秒辦”。市發改委營商處處長閆智君介紹說,下一步,廈門還將推出數字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以創新改革為抓手,以數字化營商環境為突破口,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廈門經驗”。
營商環境是一把“尺子”,檢驗著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風,檢驗著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啟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把“辦不成的事”,轉變為“辦得成的事”;開展“廈門市首屆營商環境體驗活動”,志愿者“假辦事、真體驗;真辦事、真體驗”,為廈門營商環境“打分”……這些舉措,都是廈門自我加壓,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短板弱項的創新做法。
為者常成、行者將至。揚優勢、補短板,在廈門,“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
給服務做“乘法”
提升企業獲得感
今年8月,海益(廈門)建材工業有限公司通過廈門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兌現平臺,獲得了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獎勵(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50萬元。“以前我們是‘上門找政策’,現在是政府直接‘上門送政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免申即享”,這是廈門今年開發的惠企新政,“企業只要符合條件,無需跑腿,無需申請,‘一鍵領取’,即可直接享受相關政策補助”,市工信局中小企業處副處長宋鷺雯介紹。目前,“免申即享”平臺首批上線30個惠企政策,已惠及31家企業,涉及惠企資金1140萬元。
優化服務、精準服務,廈門發揮政策、服務的“乘法效應”,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
放在全國坐標中,能更清晰地認識廈門營商環境的“實力”。2020年,在全國80個城市和18個國家級新區評價中,廈門18個指標全部獲評“全國標桿”,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有效應對了疫情嚴重沖擊,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今年1月-7月,廈門新登記市場主體8.5萬戶,逆勢增長了16.5%,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修。投洽會舉辦期間,廈門還將為全球客商帶來“政策大禮包”——在全國率先研究出臺《廈門市包容普惠創新專項提升實施方案》。在廈門看來,營商環境不能拘泥于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應圍繞自然生態、城市文明、平安穩定、公共設施、產業鏈完備程度等,綜合施策,全面發力。以該方案的實施為新起點,廈門大力提升宜居宜業品質,推動營商環境水平整體提升。
可以預見,廈門,這塊“最燃”投資高地,將爆發更加強大的磁吸能量,奏響奔跑逐夢的當代交響。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