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洛江區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提升智慧治安防控建設、司法救助生活困難受害人、送法到窗口、新建智慧停車泊位……今年來,泉州市洛江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共征集項目63個,并先行梳理推動兩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17個,切實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下真功夫惠民生
“以前來街道辦事,經常為了找車位而發愁。現在在街道對面就有停車場了,距離近、地方也寬敞,真的是太方便了!”近日,雙陽街道群眾紛紛對新增設的雙陽僑鄉廣場停車場點贊。
一直以來,洛江區始終堅持“民生無小事”工作理念,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針對群眾辦事停車難問題,經過多次細致地現場踏勘,將原本位于廣場兩側的平房改造成停車場,新增設了68個停車泊位,并在有供電條件的區域內增設15個充電樁,為新能源車輛提供便利。
如今,停車場入口處道閘桿起落升降,一輛輛小汽車駛進駛出、順暢有序,周邊的停車標識直觀醒目,既規范了群眾文明停車,大大提高了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體驗感和滿意度,還為轄區居民群眾出行營造了安全、暢通、便民、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此外,洛江法院成立跨域訴訟中心,推動跨域訴訟全面升級;洛江區檢察院探索構建以司法救助為核心的多元化救助模式,幫助刑事案件受害人解決實際困難……通過一系列扎扎實實的惠民舉措,讓群眾辦好事、辦成事。
下深功夫安民心
近日,在洛江區安吉路與萬興街交叉路口,技術人員正在電腦上比對設備的角度、使用范圍、清晰度等數據,進行智能感知設備安裝作業。
作為第一批洛江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今年來,智能感知設備項目已順利完成458路設備安裝,預計12月底前全部完成區級建設任務。該項目進一步加強了轄區社會治安管理,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為企業辦實事”也是“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之一,8月24日,洛江法院聯合區行政服務中心,在辦事窗口為企業贈送風險防控提示手冊,幫助企業從源頭防范法律風險。
該手冊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和審判實務中常見的法律問題,涵蓋物權保護、訂立履行合同及債權保護、經營管理及股權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勞動用工、國際貿易等6大方面100個法律風險點,文字通俗易懂,猶如一臺法律“雷達”,讓企業學法、懂法、用法更輕松。
“以往我們很怕因為不懂法而‘踩坑’,今天看到這本手冊,很多風險點和解決方案都寫得很清楚,回去后一定要好好研讀。”在窗口辦事的某企業負責人小黃表示。
今年來,洛江區持續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業務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緊盯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收獲了群眾的廣泛贊譽。下細功夫訪民情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洛江公安亦始終堅持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入戶走訪,認真傾聽群眾、企業呼聲,了解群眾和企業需求,將具體舉措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工作出實效、服務上水平、群眾真滿意”。
“太開心了!謝謝你們!讓我終于不再是‘黑戶’了!”日前,當馬甲派出所民警將嶄新的身份證和戶口簿送來時,何婆婆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初,馬甲派出所社區民警在入戶走訪時得知,轄區的六旬老人何婆婆至今沒有戶口。經詢問,原來何婆婆是云南文山人,40多年前婚嫁到洛江區馬甲鎮,其間曾多次返鄉補錄戶口,但由于時過境遷,無法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一直未能辦理成功。
得知情況后,入戶民警立即向上匯報情況,在與戶籍民警的相互配合下,從本地到原戶籍地,一次次向附近的派出所逐個進行查證、比對信息,終于在第19個派出所有了回音,找到了何婆婆親人的相關信息及原戶籍所在地派出所,成功為何婆婆遷入戶口并制作身份證,圓了她多年來的心愿。
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洛江區始終堅持踐行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真正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實實在在為群眾多做實事、多做好事,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萬凱玲)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