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區“四化并舉、兩率并重”打造雨污分流翔安樣板

翔安區按照“污水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治理思路,探索“四化并舉、兩率并重”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以“兩率”作為治理工作之“綱”,以“四化”作為治理工作之“目”,系統實施、綱舉目張,推進全區污水處理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

一是“四化并舉”。項目策劃做到集成化。對全區雨污分流工程進行“打包”,生成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包。有效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數量多、項目小、分布散等問題。項目建設堅持標準化。制定《翔安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設計參考》《翔安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實現對工程質量、項目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等環節全方位質量管控。在建設施工中注重走群眾路線,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建議,持續優化施工方案,爭取群眾最廣泛支持。運行管養對標專業化。成立區市政集團水務管理公司,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移交運行維護管理機制方案》,按照“四有”標準,組織所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移交管養,并建立“日巡查、立整改、月匯總、季考評”管理制度。治理模式探索一體化。創新采用EPC+O(工程建設+管養總承包)模式,破解同類型項目由于設計、建設、運維單位的理念不一致、技術不統一,導致治理效果打折扣的問題。

二是“兩率并重”。以源頭污水收集率為先。把污水收集 率作為區域污水治理的標志性指標,做到“四個注重”。注重結果導向,通過建立實施“排口長”制,只允許保留雨水排口、 尾水排口。注重問題導向,對水塘等小微水體清淤整治,實行星級動態評定。注重過程導向,及時監控、分析污水收集過程、數據,防止遺漏。注重源頭導向,確保源頭截污的“三根管”應接盡接、污水應收盡收。以出水水質達標率為本,把出水水質達標率作為區域污水治理的根本性要求,按照“尾水資源盡可能循環利用”新要求,進一步探索“呼吸型人工濕地”工藝,對處理站尾水進一步凈化,使水中氨氮、總磷達到再生水的水質標準,能夠安全用于各種農作物的灌溉,富余部分也能用于景觀補水,實現污水零排放、全利用。

三是再提成效。全力以赴促任務完成,按照“管徑選擇要適度超前”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科學施工,重點抓好省級下達的10個自然村治理任務和市級下達的27個行政村治理任務,確保2021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雨污分流全覆蓋。系統治理促水質穩定,在滿足農灌標準及省排放標準基礎上,進一步修訂農村分散式處理站點出水標準,全面推廣站點尾水回灌農田、生態濕地凈化;遠期將根據市政管網的完善程度,逐步將分散式治理改為納管治理,從而持續提升站點出水水質達標率。創新探索促機制提升,進一步深化“排口長”制責任監管,牢牢抓住源頭污水收集率、出水水質達標率兩個關鍵指標,通過總結提升EPC+O、流量計檢測分析等有效做法,持續創新機制,精準強化管理,嚴肅監督 考評,確保各類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穩定有效運行。(廈門市委鄉村振興辦,翔安區)

2021-09-03 09:55:21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