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積水、應急防汛 廣州黃埔19個隧道安裝智能防汛系統

 隧道防汛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今年,風雨肆虐下,國內多個城市出現內澇,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橋下低洼處成為防汛的重災區,造成交通嚴重擁堵、危機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如何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識,探索出城市隧道防汛治理的新路子。

廣州黃埔科技防汛探索與實踐

從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官網獲悉,黃埔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隧道市政設施管理與新科技深度融合,打造了隧道積水自動攔截系統:隧道防汛應急指揮系統,著力解決了隧道涉水防汛預警信息獲取滯后導致交通管制不及時,從而造成車輛誤入隧道引發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這一難題。黃埔區已在全區19個下沉式隧道全部安裝該系統。

該套系統包括傳感監測系統,視頻監控和AI分析系統,隧道統一控制系統,攔截系統,獨立的隧道監控和應急管理臺五部分。于2020年7月份在黃埔區匯星路隧道投入試運行,運行高效順暢。項目建設中,國家應急管理部、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黃埔區政府等各級領導蒞臨現場視察,并對項目給予了高度肯定。

系統建設

水位監測子系統

警示子系統

攔截系統

控制子系統

中心

隧道防汛應急管理(大屏)系統

視頻集成

PC管理及移動APP

△ PC端后臺系統

△ 移動APP

值守與調度-監控中心

24小時值守

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隧道防汛融合

黃埔區城市隧道防汛應急指揮系統,系統化應對汛期路面、隧道積水的智慧化管理,規避傳統單純倚靠人力巡查、探測模式的弊端,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新型技術,對積水點進行實時的水位、現場圖像等要素進行監測,實現自動化監測警告,并以積水點為中心建立監測、預警、警告的防汛管控體系及交通誘導系統,全面提高隧道防汛的監控、預警和管理能力。

以積水點為中心,通過電子水尺、超聲波傳感器等設備對積水點進行實時水位、現場圖像等要素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建立集監測、預警、警告于一體的隧道積水自動攔截系統。當隧道水位到達10厘米時,啟動一級響應,隧道入口處警示指示燈亮起,廣播語音及LED信息情報板將提示車輛繞行;當隧道水位到達27厘米時,啟動二級響應,隧道入口禁行指示燈亮起,LED信息情報板提示車輛禁行,聲光報警器拉響,雙向車輛攔截系統啟動,道閘關閉。

系統報警信息自動同步推送給相關人員及臺,中心臺的地圖紅閃報警,事發地視頻窗口自動彈出。管理中心可以通過系統對設備進行遠程控制或通知相關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實及處置。此外,系統專門設置兩套電源,確保供電系統斷電后仍能夠持續運行2小時,為電力應急救援人員搶修提供足夠時間。

科技防汛,排查精準

6月21日晚19時10分,運營中心系統臺視頻監控顯示護林路隧道南往北方向有積水,19時29分配合水務部門對其進行抽水短暫封閉,19時51分解封,車輛正常通行;19時25分,運營中心系統臺視頻監控顯示石化路隧道西往東方向有積水,19時46分配合水務部門對其進行排水短暫封閉,20時30分解封,車輛正常通行。

在本輪持續降雨過程中,隧道防汛應急系統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幫助管理部門即時全面掌握隧道汛情,及時發現水浸風險,為道路防汛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據項目建設方廣東榮文科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黃埔隧道防汛應急指揮系統,具體全態勢實時監控、分級聯動控制和路徑引導、上下游路口交通燈聯動控制功能、故障自動報警等特色,創新采用多重預警、攔截防護,多重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隧道防汛應急的數字化建設升級,搭建起更靈敏的感知系統,將助力全方位感知的“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管理者而言,一是徹底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時效較差的窘境,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二是極大的提高了監測預警的精準度、搶險救災的時效,極大的提高了應急管理效能、城市安全運行效率。

2021-08-20 10:55:46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