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河畔碧波蕩漾,水鳥不時掠過河面,打破一汪寧靜,也增添幾分生機。藍天白云下,河水倒映著隨風飄拂的柳葉,來到河畔散步的居民逐漸多了起來。
三三兩兩的聊天聲,綠樹中的鳥叫聲,行走其間,讓人心曠神怡,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這樣的畫面在福州長樂區不是個例,而是每個鄉鎮(街道)的常見“樣板”風景。
長樂區河長辦通過打造鄉鎮(街道)的示范河道,進一步激發了河長工作的積極性,讓因地制宜的工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前,示范河道建設工作取得了預期的階段性成效,每個鄉鎮(街道)都有了可以借鑒的樣板。
創新護河建河模式 提升示范河道“顏值”
漫步古槐鎮臘溪,井門—上店村段,碧綠清澈的河水在寬廣的河道緩緩流過,山水交融、滿目翠綠。
一處河流一處景 碧水清風滿眼新 ——長樂區全面鋪開示范河道建設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作為示范河道,古槐鎮在臘溪井門—上店村段創新巡護河流、建設河道的新模式,全面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涌現出了熱心于管河治水的“企業河長”“村民河長”,為河道治理貢獻力量,不但提升示范河道“顏值”,還讓河湖長制工作煥發新的活力。
為推進示范河道建設,2021年以來,井門村、上店村全面發動全村廣大群眾投身到河湖長制工作中,建立民間河長隊伍,強化巡河護河行動。同時積極動員村民捐資180萬元,加上區財政撥款680多萬元,對臘溪流域井門-上店段進行了綜合整治,河道清淤712米,修建了防洪堤兩岸1263米,沿著河道建設機切石欄桿1263米。
為美化河道周邊環境,鎮、村對河岸進行植樹種花,新植柳樹239棵,樟樹46棵,迎春花46株,草皮鋪種2967平方米,生態護坡鋪設505平方米。河道旁建設健身步行道、健身場所和群眾休憩長亭,沿著河道還裝上了燈帶,把原來臟亂的河岸,修建成為當地村民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亮麗風景線。
據悉,古槐鎮下一步將結合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繼續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和河道治理,從源頭堵住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污染,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繼續創建河岸邊的果樹種植基地,努力將臘溪流域示范河道,打造成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更宜居的高顏值河道。
點亮河道 夢遇三溪
三溪村因潼溪、南溪、北溪匯集于此而得名,三條溪水滋潤了這個千年歷史文化名村,三溪人民也回饋給這片水域獨一無二的“夜賽航”民俗。
“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每逢端午佳節,許多龍舟在溪中競渡,吸引十里八鄉的群眾沿河觀看。往年端午,暮色降臨之時,需要專門拉電線點燈為競渡照明,平日河道在夜晚也只有路邊星點燈光。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年伊始,江田鎮投資180萬元實施三溪夜景照明工程如期竣工。河道燈光的設計安裝在滿足夜間功能性照明的基礎上,對河道進行意境渲染等,同時注意燈光對環境和居民的影響,合理調節亮度,避免造成光污染。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共相輝映在紛繁多變的燈光下,三溪村的夜色更加妖嬈。
三溪村通過整合“河道疏浚、三溪水庫水域畜禽養殖治理、農村污水治理”三大工程,圍繞“三溪上游水質提升、下游景觀改造”兩大措施,對涵洞以及周邊河道進行全面清淤,同時共鋪設三溪村污水管網長達一千六百米,接入農戶2596戶。
三溪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因水而名。未來,三溪村將繼續以生態環境改善為核心,不斷提升河道水質,持續優化河岸環境,全面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示范河道。
在活力新城 打造親水新空間
微風輕拂,泛起陣陣漣漪,兩岸柳綠花紅、草木青翠,早起的居民正在岸邊休閑鍛煉……
萬沙河總長900米,寬60米,兩邊綠化各20米,總投資約2.7億元,是濱海新城濱水活力綠脈的重要景觀節點之一。
依托周邊用地性質,萬沙河設置親水廣場、親水棧道、親水游步道等,為周邊居民及少兒、老年人提供晨跑、賞花、垂釣、觀賞互動的濱水休閑空間。兩岸種植濕生植物,為生態水系的建設起到豐富駁岸、凈化水質的作用。在滿足行洪斷面的前提下,將原本筆直的河道岸線塑造彎曲,形成豐富多樣的濱水步行空間,結合體育類用地,塑造集多樣功能于一體的濱河公園。萬沙河保留河流的自然形態,加強水網的連通性,通過自然型河流的建設,使得內河水系具有自我調節、自我恢復的重要功能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與休閑游憩價值。
完善的綠地水網體系,為大數據產業園的建設搭建了自然骨架,為創新高地、開放門戶的濱海新城創造宜業家園、生態綠城、以及具有森林城市特色的新城奠定基礎。
“萬沙河原本是鄉間小河道,如今的水面寬闊、河岸成景來之不易。”文武砂街道黨工委書記盧文達說。
濱海新城在建設過程中大力建設萬沙河,文武砂街道更要保護好建設成果。保護水清岸綠,河湖長制尤其是示范河道工作功勞不小——他們不僅發動黨員干部志愿巡河保護河湖生態,而且啟動大數據平臺,加強對轄區水域管理,實現河湖長治久清。
清清的河流 重現記憶鄉愁
猴嶼村門嘴溪由于長年缺乏管理,河道淤泥堆積、水體發臭,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村民的正常生活。為了改變門嘴溪內河臟亂臭的現狀,猴嶼鄉啟動猴嶼村內河整治工程,發動廣大華僑群眾捐資獻款,累計投入300余萬元對河道及周邊進行河道清淤拓寬、河岸護砌、人工濕地浮草培植、建設景觀亭橋、夜景燈光等工程。
2021年,結合污水管網工程,猴嶼對入河生活污水排放口逐一進行接駁納管,實現了全村生活污水的相對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提升了河道沿岸人居環境,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整治效果。
門嘴溪河水順閘流淌,經門嘴溪水閘匯入“猴嶼之腎”——紅安河濕地。紅安河兩岸是天然濕地,但因缺乏管理,多處被村民開墾用于蔬菜種植。示范河道工作開展以來,猴嶼鄉加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堅持“自然生態之美,是濕地最內在最重要的美”,在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對紅安河堤壩進行除險加固的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及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逐步清理掉濕地內禽畜養殖、開墾地10余處,面積逾千平方米,還原濕地自然生態環境。
2020年以來,猴嶼實施了安裝太陽能路燈、綠化花化堤岸、補植濕地蘆葦、建設紅安海堤慢行道等工程,動員美籍華人鄭敦林先生捐資30萬元修建紅安亭供村民休憩觀景,將紅安河岸線打造成集防汛、觀賞、休閑于一體的美麗河岸慢道。
2021年4月,通過鄉村兩級合力保護打造后的紅安河道,受到了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青睞,投入近400萬元將“綠皮火車”落戶紅安河堤慢道,在“五一”期間吸引近10萬名游客,讓紅安濕地與“綠皮火車”成為網紅打卡點。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