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地處閩江之源,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空氣、土壤等生態指標位居全國全省前列,其中森林覆蓋率達78.89%, 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8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
近年來,南平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的重要指示,突出做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文章,以實際行動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水美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盤點水資源家底到因地制宜開發高端飲用水、酒水軟飲料、美容護膚水等高附加值涉水產品, 再到培育“水﹢”新業態,南平市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與發展,持續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努力走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
摸清水資源家底持續探索資源轉化路徑
優越的環境造就了南平市豐富且質優的水資源,要想讓水“流金淌銀”,就必須摸清水資源的家底。
南平市有大小河流70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6條,近5年人均水資源量1.2萬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5.6倍;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87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160萬千瓦;境內主要水系閩江干流(南平段)、富屯溪、建溪等水質狀況優,Ⅰ—Ⅲ類水質比例100%,其中Ⅰ—Ⅱ類水質比例96.3%,又以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范圍內的雷公口水庫水質尤為優質,開發潛力巨大。雷公口水庫位于武夷山南麓, 庫區群山疊翠、溝壑縱橫,森林繁茂、四季常青,平均水深38米,水體低溫低濁、清純甘洌,能見度達10米左右。水庫水質經檢測111項全部超過地表水國家Ⅰ類標準, 不經任何處理全部指標均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其中18項限量指標遠低于天然礦泉水標準, 水中含有鉀、鋰、鍶、鋅、鎂、偏硅酸等天然礦物元素,是無污染、低硬度、高溶氧、強保護的優質山泉水。
目前,南平市正以獲批全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南平市水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專題報告起草工作,預計于8月底前完成,探索水資源價值實現新路徑。
突出“筑巢引鳳”高起點打造水專業園
南平市堅持系統思維,統籌謀劃推進,立足交通區位優勢,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了1500畝的武夷山水專業園,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把優質企業招引進來,推動水產業全面發展,并同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包括產品設計、包裝等行業的配套等,不斷促進與智慧物流園區、食品工業園區協同發展,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目前,全國70%的礦泉水、自飲水和純凈水的銷量都來自南平市周邊地區,比如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廣東等購買力強的省份和城市。而南平市作為閩浙贛三省交界中心城市,具有對接長三角“橋頭堡”等獨特區位優勢,再加上便捷的鐵路貨運、高效配送的順豐閩北智慧物流樞紐中心,發展水資源產業,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雷公口水庫日均富余優質山泉水12萬噸, 全年累計富余4380萬噸,按每瓶水1元錢測算,富余水全部加工成飲用山泉水后年產值至少876億元。南平市發揮雷公口水庫優質山泉水富余量大的優勢,持續深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與包括央企在內的5家投資機構加緊對接,發展優質山泉水開發利用產業。
目前,南平市屬國企計劃先行投資1.3億元,建設110萬噸山泉水項目,且與中石化簽訂項目合作意向書,拓展銷售渠道。此外,還同華潤怡寶、銀河資產管理等企業正在加緊對接,兩家企業均意向投資建設年產300萬噸山泉水項目;福建大紅袍飲料有限公司“紅袍山泉”山泉水項目已經落地,預計在2022年5月前開始生產。
南平市還發揮水、茶葉資源優勢,融合雷公口山泉具備軟化泡茶水條件及功能,不僅謀劃生成包裝飲用水和茶葉深加工項目,還積極策劃專業泡茶山泉水、茶點、茶器皿及與茶產業、水產業關聯配套的包裝印刷產業項目,同時推動果汁、茶飲料、啤酒及針劑水、面膜水、化妝水等加工生產,拉長水資源開發產業鏈。
“十四五”期間,南平市水資源開發產業產值預計超百億元。
培育“水﹢”新模式打造水旅融合新業態
近年來,南平市堅持水安為先、水清為本, 讓河暢水清成為城市閃亮名片,著力將“單純自然產品”的水資源向富有經濟價值屬性的水美經濟模式轉變,打造一批濱水康養、親水運動、水岸經濟等水旅融合新業態。
拓展“水﹢休閑”新去處。南平市借助武夷山雙世遺品牌,充分利用水域河岸資源,開展濱水休閑游、城市觀光游、水上夜游等休閑觀光項目。建陽區瞄準拓延夜間經濟, 利用河庫連通水美工程,建設考亭古街,打造了考亭古街夜游、麻陽溪夜游、潭人街夜市等夜間項目,極大豐富了當地旅游業態,實現旅游增收。
打造“水﹢體育”新模式。南平市抓住水域健身休閑、競賽娛樂成為健身領域新寵的契機,探索體育競技同水岸開發相結合。 建陽區沿崇陽溪旅游景觀帶,通過綠道、自行車道、馬拉松賽道、景觀車道,串聯沿岸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美麗村莊,承辦國際賽事。延平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郊野釣魚大賽、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暨“茶娃杯”延平湖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吸引近千名國內外選手和愛好者參加。來源: 中國水利報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