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草木葳蕤。
回望陽春三月。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指導,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和當前四項重點任務,強調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極大激發了全省人民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豪情壯志。
情深似海,厚望如山。6月,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福建省委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決定》,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福建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5月,全省財政收入提前完成全年“過半”任務;外貿進出口勁增44.7%;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8%。一、二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達462個,總投資4191億元。
福建大地,山海同心,生機勃勃;八閩干群,意氣風發,闊步前行。
創新不問“出身”,澎湃發展動能
“這一次到福建來走一走,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看一看。看什么呢?”習近平總書記稍作停頓,“創新。”
3月24日下午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里的這一幕,讓人記憶猶新。習近平總書記寄望殷殷:“‘十四五’時期我們國家再往前走,必須靠創新……抓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國家作出貢獻,國家就會全力支持。誰能做好都是國家的功臣棟梁。”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4月底舉行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我省公布了2021年度數字經濟領域“獨角獸”和“瞪羚”企業名單295家。這個數字,比上年增長2.3倍。對這些“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經營效益好、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予以傾斜支持。我省提出“力爭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這是培優扶強的創新探索。
近年來,我省創新按下了加速鍵——
壯大創新主體。針對企業研發投入不足,落實落細企業研發分段補助、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小巨人企業研發獎勵等政策;同時優化各類創新資源,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字號”研發機構、省創新實驗室等一批高質量創新載體蓄勢聚能。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八閩英才”培育工程,解決來閩人才落戶、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后顧之憂;面向全國發布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榜單,匯聚“最強大腦”攻克難題……激活人才發展“一池春水”的種種舉措,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在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福建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1萬元。
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堅信,要成為國際頂尖的品牌,就一定要有比肩國際的科技創新能力。6月21日,安踏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創立的“清華大學—安踏集團運動時尚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力爭未來5年在材料、設計、人才、行業研究等四個方面實現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重大突破,助力中國運動品牌以創新驅動增長,參與世界競爭。
深耕傳統產業的閩企致力于轉型升級,還有一批以創新求突破的企業率先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牢牢占據發展制高點。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表示,福建在能源結構和產業布局方面具有優勢,應抓住機遇、作出表率,融入新發展格局。去年,他的公司實現營收503億元,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約24%,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
從“隨大流跟跑”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福建高質量發展底氣更足。
“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努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再次明確了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引擎所在、關鍵所在。
融入發展格局,凝聚發展合力
6月22日,兩場盛會在福州舉行。
福建省民營企業發展大會上,省委書記尹力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在全省上下激發創新活力、點燃創業激情、掀起創造熱潮,推動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同日,以“創新發展與資本賦能”為主題的資本市場福建對接大會舉行,重大合作項目集體簽約總金額超5000億元,搭建起金融與實體經濟互通的橋梁,助力高端產業、創新產業在閩集聚。
資本總是偏愛營商環境有比較優勢的地區。
擁有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綜合實驗區等多區疊加優勢,具有山海聯動的區位優勢,敢為人先的民營經濟優勢,華僑之鄉的人文優勢……這些,是福建吸引資本大咖的原因,也是福建發展的優勢所在。
更加清晰認識到蘊含的重大機遇,更加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態勢,更加明確在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
夯實產業基本盤,是穩住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
“十三五”期間,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等福建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4%。石化產業形成“兩基地一專區”,一批重大項目投產,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電子信息產業由大奔強,“填芯補屏”向“增芯強屏”躍升;機械裝備產業加快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高質量發展才能邁大步。
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福建收獲滿滿:523個數字經濟項目簽約,總投資3188億元;簽約央企對接項目60項,總投資2861.84億元;與7家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福建建設開啟新征程。
“十三五”期間,福建新能源、物聯網、生物醫藥加快發展,2020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到了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5.6%。未來,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三篇大文章將成發力重點。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6月初,《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印發,圍繞推動企業群眾“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三個方面,詳列211條重點改革措施,明確任務目標和努力方向。
擦亮綠色底色,提升發展成色
3月習近平總書記抵福建考察的第一站,看的就是武夷山水。山水文章,事關未來的大文章。
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花落福建,這位“生態優等生”竿頭日進:森林覆蓋率連續42年保持全國首位;水土流失率降至7.5%;對南平等5地,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
“綠色是福建一張亮麗名片。要接續努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
諄諄叮囑,在閩山閩水間回響,匯聚出澎湃的“綠色合力”。
4月,2021福建旅游全媒體推介會在北京舉行,以繼續打響“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福建不僅是旅游勝地,而且是交通便捷之地,更是創新創業福地。”省長王寧邀請各界朋友來福建投資興業,共享美好明天。
綠水青山,不僅是發展旅游業的法寶,同樣也能成為金山銀山的孕育地。如何將先天的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后天的生態文明優勢,福建在改革創新中尋找答案。
順昌縣國有林場,福建省林業碳匯項目試點林場。3月,林場與當地銀行簽訂林業碳匯質押貸款和遠期約定回購協議,獲得銀行2000萬元貸款。這也是全國首例以遠期碳匯產品為標的物的約定回購融資項目。林木資源的培育時間長、收益慢,但林場10.4萬畝林業碳匯項目中剩余未售的碳匯轉化成“金山銀山”,讓林場不砍樹也能致富。
這次將碳匯集中打包進行金融交易,得益于南平市探索的“生態銀行”模式。4月,南平成為全國首個獲批“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地級市。
2020年福建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優,森林覆蓋率繼續居全國首位,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繼續保持全國前列。今年1—5月,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8.8%,同比升高0.4個百分點。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十四五”時期,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福建綠色發展導向更明,綠色發展動能更強,一個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并進的新福建躍然眼前。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福建正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匯聚磅礴的合力,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