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興村位于福清、莆田、永泰三縣市交界處,隸屬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舊時為興化府通福州之交通要道。
這里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始建于宋代,現仍保持清代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洋兜率寺,有地形險要,曾是閩中游擊隊的基點村的燈爐寨,有記載著炮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的閩中支隊司令部駐地舊址,也有鐘潭、將軍救主的英烈傳說。
這里毗鄰瑞云山生態森林公園,山清水美,白鷺翩躚。擁有千年古榕樹,北靠嵩山峻嶺,山峰起伏,內有烏巖山,山脈陡峭,自然石窟,古官道悠悠漫長,美麗壯觀,是徒步旅行的好去處。
蜿蜒的山路,在群山環繞下盤行,踏著崇興村這片紅色的土地,重溫著閩中紅軍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這里有“閩中黃果樹”之稱的燈爐寨瀑布,因為山高林密,地形險要,地廣人稀,曾是閩中游擊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蘇華、黃國璋、林汝楠都在此戰斗過。
閩中支隊司令部駐地舊址位于崇興村燈爐寨自然村,1949年7月28日,國民黨軍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后,糾集福清、莆田、永泰、仙游四縣的交警、自衛隊和其他雜牌軍共3000多人,從四個方向圍攻大洋,妄圖一舉殲滅閩中支隊司令部。在閩中支隊司令部和解放軍先遣隊領導的統一指揮下,司令部警衛營3個中隊和解放軍一個連約500人進行反“清剿”斗爭,戰斗持續到7月31日下午。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閩中支隊司令部率隊主動撤到莆永邊山上,駐在燈爐寨,堅持在燈爐寨、烏山附近活動。31日下午,國民黨軍占領大洋后大肆焚掠,于8月1日向福清撤退。
閩中支隊司令部駐地舊址為兩層土木結構樓房,每層各有5間房,建筑面積15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黨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給予立碑保護。2020年市民政局下撥市級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專項資金75萬元,由大洋鄉黨委、政府對遺址進行搶救性修復,保持遺址本體結構完整性、穩固性。
崇興村主要種植枇杷和優質稻,近幾年,村里積極引進優質品種,提高產量,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同時引進種植大戶,解決在家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此外,還依托民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資源優勢和我市北部山區優質大米的產業優勢,在崇興村開展消費扶貧行動,通過“共建稻田”合作建生態稻田,助力老區發展,讓這個市級貧困村在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
紅色資源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發展紅色旅游的根本依托。作為革命老區,近年來,崇興村堅決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發展為主線,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開辟鄉村旅游線路,帶動老區人民致富。
現如今,崇興村不僅設立了衛生所,配備了專業醫務人員和機械設備,也有了村級文化服務中心,配備有閱覽、休閑、娛樂、休息等場所,功能齊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數。此外,崇興村積極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房前屋后整治等工作,村容村貌正在逐步蛻變,群眾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如今漫步崇興村,硬底化水泥村道已覆蓋了整個山區,農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這個昔日革命老區貧困村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變化,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著八方來客。來源:涵江時訊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