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福州市“兩江四岸”規劃管控措施的意見》。根據《意見》,福州市將對標建設“山水城市”目標,在“兩江四岸”環境提升過程中,依托閩江兩岸景觀特色,強化閩江的公共服務功能,塑造國際化的山水城市客廳;利用烏龍江沿線山青江寬的特點,重點打造科技創新、山水生態宜居典范的水岸。
據悉,“兩江四岸”環境提升以城區段為重點,西起閩侯荊溪二橋,東至馬尾青洲大橋,包括閩江、烏龍江兩岸各1個街區(約500米),岸線總長約65公里,總面積約134平方公里。
在保護修復山水環境方面,福州市將筑牢山水保護底線,建立健全山水保護相關標準和日常監督管理機制,杜絕“兩江四岸”范圍內山體開挖等破壞山體和采砂、侵占駁岸、排污等侵害水體行為,形成山水保護工作系統性閉環。對“兩江四岸”沿線受損的山體,清理違章違建,科學復綠造林,修復山體邊坡,優先種植本地喬灌木和地被植物,培養穩定的植物群落。同時,清理江面垃圾,采取雨污分流、管道封堵等措施,從源頭整治排污口,實施岸線生態修復,全面提升閩江流域水系治理成效。
在塑造山水城融合空間方面,福州市將在總體規劃層面劃定山水生態廊道,在控規層面嚴格落實用地邊界,保護山水界面不受破壞,分類推進山水生態廊道范圍內整治提升。城區段通過控制山水界面間的建筑高度,結合城市更新預留視線通廊等措施保護山水生態廊道;村莊段通過整治裸房,查違拆違,協調建筑風格,整治村莊環境等措施提升村莊景觀風貌,美化山水廊道景觀界面。同時,大力提升山水空間利用率,適當建設山體公園,串聯休閑步道、生態公園、串珠公園等公共休閑空間,在垂直濱江的重要道路沿路設置慢道,濱江路口設置街頭公園和廣場,實現綠道網連山通江。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聚焦市民活動的濱水慢道、生態公園等主要公共休閑空間,完善消費、休閑、文化、停車等配套,推進碼頭建設,充實閩江夜游航線,打造烏龍江健身游,持續提升山水空間活力。并按照“以點串線、遠近結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兩江四岸”沿線豐富的資源,通過完善配套、增加活力、強化聯動等措施,近期先行打造一批精品景觀帶,選取煙臺山—上下杭等核心區,開展設計方案征集,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彰顯山水特色,以繡花的功夫做好精品景觀帶提升。
在濱江風貌管控方面,福州市將提高沿江區域公建用地比例,預留重大功能性建筑、地標性建筑、文化休閑等用地空間。完善“兩江四岸”沿線城市設計編制,周邊無其他可開發用地的零星地塊,應就近結合至少一個街區范圍內的周邊建筑現狀情況編制地塊單項城市設計。同時,加強項目建設全流程管控,通過批前公示,項目建設過程現場把關,將建筑外墻材質、色彩等作為規劃驗收的重要內容等,強化建筑設計方案公眾參與、落地實施等全流程管控,保障“兩江四岸”沿線建筑品質。 【海峽資源報 林晶 林信明】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