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六周年之際,4月12日,由省商務廳(自貿辦)組織開展的“聚焦六周年·福建自貿行”媒體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由中央駐閩和省內主要新聞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將在廈門、平潭和福州片區,以及泉州綜合保稅區等地進行實地調研采訪。
4月12日下午,媒體采訪活動首站來到廈門片區,參觀了廈門片區展廳、大數據服務中心和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廈門片區展廳內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廈門片區大數據服務中心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建設成就、未來發展等進行動態化、可視化、數據化呈現,大屏幕里不斷滾動的數據,展示了“口岸通關”“智慧港口”“跨境電商”“一帶一路”“對臺交流合作”“應用開發”“運行支撐平臺”等板塊的建設成果和相關動態數據。中心以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為基礎載體,充分發揮“單一窗口”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優勢,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各類數據匯聚互聯和共享應用。
“廈門自貿區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展示中心”是由廈門片區管委會與廈門海關共同建設,重點展示廈門自貿片區、廈門自主創新示范區產品、品牌以及背后的知識產權、科技創新,發揮自貿試驗區“三區一堡”重要作用。廈門片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建立了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的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和管理機制,形成了集監管、執法、服務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創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模式,健全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知識產權宣傳文化基地,攜手司法、行政、行業協會構建新型知識產權社會共治模式,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加強協同配合,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營造自貿試驗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公平法治環境,創新打造“知識產權友好型自貿試驗區”。
六年來,廈門片區累計推出448項創新舉措,全國首創100項,占福建自貿試驗區的51%;30項“廈門經驗”獲全國推廣、占全國1/5;5個“廈門樣板”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占全國12%。截至目前,已經打造了航空維修、進口酒、黃金珠寶、集成電路雙創、機電、燕窩、國際水產品、融資租賃、跨境電商、文化貿易、兩岸“三創”基地、廈門國際航運中心、中歐(廈門)班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4個平臺。
4月13日,媒體代表團實地調研采訪一品創客青創基地、東南燕都、黃金產業園、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產業園、進口酒6個平臺。在一品創客青創基地,總面積520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可同時容納700支團隊超7000位創業者進駐。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一品創客擁有6家線下孵化基地,其中1家為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1家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為“國家級眾創空間”。自2015年創辦以來,一品創客累計孵化創業團隊、企業1500多家,孵化總人數超3800人。超60家入駐企業獲得國家級與廈門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5個團隊創始人入選廈門市“雙百計劃”,超200個團隊獲得了項目早期融資和政策扶持。通過與中國臺灣創客組織合作,一品創客累計引進中國臺灣企業和團隊數超150家,臺籍創業青年近500人,經過孵化其中入選廈門市“雙百計劃”的中國臺灣團隊共5家,獲得相關扶持資金超過1000萬元。
在東南燕都項目進口毛燕查驗暫存及指定加工一體化平臺的車間內,幾十名工作人員正在專心致志地對毛燕原料進行指定加工。媒體采訪團一行隨后觀看了東南燕都宣傳片,近距離了解從源頭毛燕開始的陽光化燕窩全產業鏈平臺。據介紹,東南燕都項目總投資7.3億元,總建筑面積70568.3平方米。歷經四年磨礪,項目已逐步實現兩大物理載體、四大專業平臺及行業協會的打造。“廈門自貿片區燕安居實業有限公司”作為進口毛燕查驗、暫存及指定加工一體化平臺專屬配套工廠,已獲批為指定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250噸,占本次獲批企業年加工份額的94.3%。
“自貿區各項扶持政策,讓客戶享受到了不少的通關便利。目前線路供不應求,直至4月底倉位都是訂滿狀態。”在廈門海投物流中歐中亞國際班列集貨中心,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鷺超介紹道,去年,中歐(廈門)班列累計開行273列,載貨2萬4112標箱,總重量14.24萬噸,貨值9.6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36%、59%和40%,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據悉,廈門中歐班列是全國首列自貿試驗區始發的中歐班列,成為首條加入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的鐵路航線;目前通達12個國家,形成跨越海峽、橫貫歐亞、“海絲”與“陸絲”無縫連接國際物流新通道。
在跨境電商平臺,媒體采訪團一行參觀了基地展示的直播產品,詳細了解基地入駐電商企業的經營情況。進口酒平臺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部署建設的十四個重點平臺之一。根據海關數據,2019年廈門已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進口酒口岸,進口啤酒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廈門進口酒平臺交易額(含國內)達71.5億元,完成了三年行動計劃年度目標。據了解,平臺正重點打造世界主要產酒國代表性品牌展示、酒文化推廣及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進口酒交易中心,現已形成廈門國際酒類交易平臺(建發)、東南紅酒自貿直銷中心和象嶼保稅區進口酒交易中心為主的三大交易集聚區,共聚集了700多家國內外酒類企業,匯聚歐美澳日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款原瓶原裝進口酒。
4月14日上午,媒體采訪團一行探訪了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大嶝市場”)。“目前創業園已經有12家企業入駐,自貿區給中國臺灣創業者帶來很多實打實的優惠與便利。大嶝市場在通關便利、物流優惠和補貼等,都很適合做商品貿易。”廈嶝兩岸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黃偉倫說道,廈門片區已經開放臺胞用中國臺灣居民居住證申辦公司,基地內已有兩家企業按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分別申請注冊了有限公司,在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加持下,他看好大嶝市場的發展前景,對未來創業充滿信心。去年以來,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嶝市場2020年進口免稅中國臺灣商品4.96億元,同比增長45.42%;新增進口商品3498種,同比增長159.8%。同時,高雄、金門海外倉及高金廈航線已形成常態化運營,形成快速、穩定的廈臺海上物流通道。每周固定一個航班,2020年進口87個貨柜,貨值1839.69萬元。金門-劉五店新航線11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今年上半年大嶝市場還將繼續對圓樓商戶減免租金3個月,減免租金35萬元,下半年計劃再減免租金近300萬元,支持商戶渡過疫情難關。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