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綜合保稅區建設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福州舉行

  3月24日上午,省商務廳在福州舉行福建省綜合保稅區建設情況新聞通氣會。劉德培副廳長向媒體通報了我省綜合保稅區整合優化和統籌發展工作情況。福州海關、廈門海關,福州綜合保稅區和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并就有關工作進行了發言。

綜合保稅區建設取得階段成果

  今年2月8日和3月6日,海關總署先后批復確認福州綜合保稅區和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驗收合格,同意封閉監管、開關運作。截至目前,我省完成整合優化的4個綜合保稅區已有2個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營。我省是全國最早創辦綜合保稅區的省份之一,呈現三個特點:

  建設起步早。1992年,國務院就先后批準我省設立廈門象嶼保稅區、福州保稅區。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提出將符合條件的各類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去年國務院先后批復同意我省福州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港區、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廈門海滄保稅港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分別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目前全省共有5個綜合保稅區、2個保稅區(福州和廈門象嶼保稅區)。

  政策效應強。綜合保稅區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按有關規定享受保稅、退稅、免稅等相關優惠政策。我省綜合保稅區充分利用賦予的特殊政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有效提升外資外貿發展水,率先拓展融資租賃、研發設計、整車進口、封裝檢測、航空維修、保稅展示交易等新業態,率先落實監管制度創新舉措,在對標國際新規則、服務開放新業態、防控監管新風險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

  發展績效好。我省綜合保稅區總體發展績效居全國中上水。在2020年海關總署開展的2019年度全國127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價中,廈門象嶼保稅區全國排名第10位、評估分類為A,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全國排名第29位、評估分類為B+,福州保稅區、福州綜合保稅區、廈門海滄港綜合保稅區、泉州綜合保稅區、福州江陰綜合保稅區全國排名依次為40位、49位、51位、54位、75位,評估分類均為B。

綜合保稅區與自貿試驗區形成統籌發展態勢

  我省綜合保稅區與自貿試驗區區域疊加、功能互補,形成統籌發展態勢。福建自貿試驗區涵蓋福州、廈門、潭三個片區,我省現有5個綜合保稅區和2個保稅區,除了泉州綜合保稅區外,其他均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其中福州片區3個(福州江陰港綜合保稅區、福州綜合保稅區、福州保稅區),廈門片區3個(廈門象嶼保稅區、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廈門海滄港綜合保稅區)。由于綜合保稅區自身具有對外開放的特殊功能,可以為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和壓力測試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自貿試驗區許多創新舉措在綜合保稅區率先取得突破,綜合保稅區已成為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和創新舉措的先行區。

  另一方面,我省綜合保稅區率先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2017年省商務廳聯合原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廈門海關印發《關于福建自貿試驗區部分改革創新成果率先在泉州綜合保稅區推廣實施的通知》,將關檢“監管互認”等17項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進行推廣,為泉州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奠定了基礎。

進一步推動綜合保稅區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下一步,省商務廳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和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推動綜合保稅區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上下功夫。

  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已開關運作的福州綜合保稅區、廈門象嶼綜合保稅區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打造成為區域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和銷售服務中心。二是推動福州江陰港綜合保稅區、廈門海滄港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進度,完善基礎和監管設施,高質量通過驗收。三是推動福州保稅區和廈門象嶼保稅區分別整合優化提升為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和廈門空港綜合保稅區。

  建設自貿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先行區。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系統集成的基礎上,推動全省包括綜合保稅區在內的各類開發區先行借鑒自貿試驗區體制創新、復制推廣創新舉措、建設運營產業臺、開展區域聯動創新等工作,全面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建設復制推廣先行區,促進綜合保稅區和各類開發區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

  爭取政策先行試點。借鑒學國內外先進經驗做法,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一是推動尚未納入自貿試驗區范圍的綜合保稅區納入自貿試驗區擴區范圍,實現政策疊加、優勢互補。二是充分發揮潭全島電子監管功能,爭取更加寬松的離島購物免稅政策,探索建立允許潭綜合試驗區直接適用綜合保稅區相關優惠政策與創新措施的機制。三是探索試點綜合保稅區外、自貿試驗區內的航空維修企業開展境外維修業務所需的設備工具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四是深化實施“貨物入區不退稅+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的電子化圍網新模式,即境內區外貨物入區時,可不進行出口退稅,在區內進行產品分裝、加工后,按銷路去向進行按狀態分類監管。

  

2021-03-26 11:09:00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