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地方品種保護的重要性。首先,要認識到地方品種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地方品種保護是《畜牧法》賦予地方政府的職責;其次,擁有地方品種資源是發展縣域經濟、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戰略資源,發揮利用好地方品種就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強化宣傳,提高地方品種品牌知名度。進一步貫徹落實《畜牧法》及配套法律法規,宣傳好《福建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政策措施,利用電視、廣播、微信等平臺宣傳地方品種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地方品種營養豐富和美味保健的功效。
三是制訂規劃,堅持以保為先和以用促保相結合。以畜牧業種質資源全面有效保護為前提,承擔地方品種保護的縣(市、區)政府要制訂詳細的地方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規劃涵蓋保種的技術路線、技術支撐、資金支持和開發利用方向、品牌建設、包裝設計、營銷方案等,地方品種開發利用以做強做優適度規模為方向,要以優質優價、美味特色和安全保健為亮點來占領市場。
四是創新體制,鼓勵工商資本參與保種事業。引導擁有資金技術和市場開發實力的龍頭企業,建立政府+公司+養殖戶的模式,由政府進行地方品種保護,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給公司進行產業化開發利用,公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飼養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統一注冊品牌和包裝、策劃營銷方案,養殖戶按公司要求和標準進行養殖,產品由公司回收統一銷售。
五是創新技術,建立地方品種性能測定和數據庫。市、縣種質資源管理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地方品種保護工作,加強與地方院校合作,審核每個保種場的保種技術線路,定期開展每個品種的性能測定,建立完整的數據庫,監測每個品種遺傳多樣性的變化情況,防止品種退化和雜化。
六是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組織遺傳育種專家對保種場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指導督促他們完善各種記錄和生產數據,完成好每世代的育種工作小結。
七是加大投入,確保種質資源保護可持續。地方品種保護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必須有政府的支持和相應的資金投入。保種場每年要及時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匯報保種工作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果,爭取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政策及資金支持。
八是以用促保,處理好保種與開發利用關系。地方品種保護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保種,而在于充分有效的開發利用,這就要正確處理好保種與開發的關系,既要保持原種的品種特征,又要針對市場需要,在保護好原種的遺傳特性的同時,開展品系選育和雜交利用開發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產業化發展能更多地投入資金做好保種工作。
九是定期普查,加強新畜禽品種的收集和申報工作。定期對全市畜禽品種資源開展普查,掌握全市畜禽種質資源的第一手資料,摸清種質資源家底,搶救性收集本市特有的珍稀瀕危地方品種。對新收集的有一定數量、有一定市場的品種,如上杭的“石潭雞”和永定的“花蘭兔”,及時向上級種業管理部門申報新品種認定,進一步壯大我市種質資源,為推動我市畜牧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種業支撐。
來源:龍巖市畜牧站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