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了那一汪清水

      今年,李明鋒委員參加福建省晉江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

      2020年12月19日,李明鋒委員(二排右二)參加首屆晉江市留學人員交流大會。

      李明鋒委員(右四)向泉州、石獅等地留學人員講解鳳竹公益環保情況。

image.png

 2020年12月13日,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師生、家長前來晉江仙石污水處理廠開展研學活動,李明鋒委員(左二)向大家介紹污水廠處理工藝流程。

image.png

      2020年12月13日,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前來晉江仙石污水處理廠開展研學活動合影。    

      鳳竹環保“只為了那一汪清水”理念設計作品

  文/許玉玲

  “只為了那一汪清水。”福建省晉江市政協委員李明鋒,毫不掩飾對自己所從事的環保職業,不,是環保事業的驕傲。

  通過親力親為,用愛心與責任,為社會創造綠色清潔環境而不斷努力。

  力求探出一條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新路徑,為人民群眾的生命之源“水”帶來川流不息的希望。

  懷著恢復青山綠水的愿景,滿足群眾對潔凈用水和清新環境的渴望,探尋著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之路。

  ……

  這就是李明鋒一直致力在做的事。

  李明鋒說,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水龍頭里流出的自來水,還是流淌在江河里的水,讓水變成原來那樣純凈那樣美,不再是一個不可企及的“美麗神話”。他希望,用實際行動成就“美麗中國”的夢想。

  初心——用心丈量腳下的路

  “作為政協委員,決不能‘只掛名、不議政’,更不能‘只要榮譽、放棄責任’。”在今年晉江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期間,李明鋒的發言飽含激情。

  看上去,一臉正氣的他十分健談,尤其是當提及環境保護的話題時,他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回顧做企業、當委員的經歷,他說,無論從事什么工作,自己腳下的路都要用心去丈量,把每一步都邁扎實。

  2016年,李明鋒成為晉江市政協委員,“這是新的責任與擔當,是一項神圣的使命。”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幾年間,他始終把關心國家大事,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反映民聲作為重要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努力履行好一個政協委員的職責。

  因為有情,所以執著。李明鋒的提案不僅質量高,而且涉獵面廣,經濟的、社會的、教育的、民生的……但凡經濟社會發展難點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他都格外關注。善于運用自身專業履職,尤其值得一提。

  2019年,晉江市提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化環保督察、海洋督察和生態環保專項巡察整改工作,以攻堅精神防治污染、保護生態,堅決打贏劣Ⅴ類水體剿滅戰、污染源整治攻堅戰、人居環境整治持久戰,持續提升晉江生態環境質量。

  “一直以來,晉江城市水環境污染、水生態退化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早前,李明鋒在調研中的發現,與晉江市提出的“全力落實生態文明先行示范行動”的目標要求不謀而合。對此,他分析提出了,要重視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回用。

  2020年,晉江市委、市政府將他的提案列入2020“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一,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求各級各部門認真對照目標任務要求,抓緊制定項目具體實施計劃,分解細化任務,分工落實責任,協同推進、務求實效,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今年初,李明鋒欣喜地發現,相關建議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中,2019年、2020年,晉江加大對環境整治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仙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已完工通水,累計完成投資4907.17萬元,提升了晉東區域水生態環境。

  基于理論上的思考和生產中的實踐和嘗試,李明鋒的思考、行動空間也在不斷延展。

  為了使提案更加貼合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李明鋒身體力行,每年積極主動參加晉江市留學人員暨歸國創業人員聯誼會舉辦的活動,加強與留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如此,他還推動成立了福建省首個鎮級人才交流協會——晉江市梅嶺街道人才交流協會,為人才提供一個交流互助的臺。

  源于此,他今年還提出了《關于引導新生代華僑華人、海歸青年回國發展的政策扶持建議》,建議對現有制度進行適當突破,在將其納入人才范疇,享受相應人才補貼政策的基礎上,著力解決他們子女教育問題,幫助解決落戶問題等,讓人才有家一般的感覺,切實留住人才。

  “海外留學人才在我們國家的發展中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國家也給了海外留學人才很多溫暖和支持,這種互動是雙向的。”在他看來,要提高支持留學人才返鄉創業力度,搭建和整合返鄉創業臺,將現有的留學人員創業臺,整合成“留學人員和華僑華人創業園”,并針對這部分人員資金相對薄弱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創新創業。

  無疑,這又是一件沉甸甸的好提案。

  幾年來,李明鋒為晉江經濟社會發展盡情釋放著一名政協委員應有的履職“熱度”。其中,針對晉江市堅持“以賽興城、以賽促產、以賽惠民”,將辦賽事與主辦城市緊密結合,全力做好世中運、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杯等重大賽事籌辦工作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16個城市專項行動的計劃,加快比賽場地的建設,尤其對于供電、供水、通訊等其他配套設施,要滿足國際比賽的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的保障能力。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重山。的確,當代青年尤其是海外留學生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勵志,無數創業就業青年需要這樣的典型來引領,創新求變的家鄉需要這樣的赤子來建設,實現“中國夢”的滾滾洪流需要這樣的“涓涓細流”匯入其中。

  言行中,一個企業家的擔當情懷和一名政協委員的“肝膽”責任正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方向——畢生追求環保事業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考題。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在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這個時代考題面前,作為委員企業家該怎么辦?福建鳳竹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鋒選擇了苦干實干!因為,想要藍天重現,清水涌流,沒有捷徑可走。

  現下,許多人提到污水處理廠,第一反應往往是對“臟亂臭”的聯想。但當人們走進福建鳳竹環保有限公司——仙石污水處理廠時,這座“花園式”的污水處理廠卻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只見碧波盈湖、魚翔淺底、鳥語花香,與春夏之交的藍天白云相映成趣,宛如畫中之景……

  “我們一直嚴格貫徹綠色、降噪、除臭、衛生等環境保護理念。”李明鋒說,希望讓每一個參觀者走進污水處理廠就像走進一個花園,徹底顛覆人們對污水處理廠臟、亂、臭的看法。“下一步,我們還計劃打造一個集科普、文化及休閑為一體的城市科普親水公園,定期面向公眾開放。”

  再宏大的抱負,都要從腳下的每一次接續前行,才能得以實現。這些年來,鳳竹環保按照李明鋒設定的既定目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看重發展速度,更看重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李明鋒認為,做環保事業,要抓住機遇,還要有責任與擔當。因此,鳳竹環保在市場打拼的同時,十分注重環保技術和科研實力的提升。

  當前,鳳竹環保的污水年處理量已遠超5000萬噸,累計處理生活污水5億噸,為全市生態環境提升和節能減排作出了突出貢獻。

  有人不禁說,做危廢處置的企業,簡直是躺著賺錢

  “這樣的想法,完全是想當然。”李明鋒笑著舉了個例子,“我們的污水在處理時,龐大的機器看似粗獷,實則是個技術活,若拿捏不準,不僅會影響設備穩定運行,還會造成二次污染,特別是年來,廢水的種類和排放量都在逐年升高,對處理方式和技術改造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投入高昂的造價尋求更專業的利用處置技術。”

  李明鋒還介紹,在污水處理工藝上,生物池主要采用國內先進的AA0活污泥法為主的生化處理工藝,除磷脫氮效果更好、更穩定,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有效減輕對排放河道水體的影響。

  此外,鳳竹環保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注重結合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引入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對進水口和污泥進行加蓋除臭,并在封蓋面上和廠區各處種植花卉,打造一個植物“大觀園”,為周邊環境再增加一道保護屏障。

  做環保事業,既要有情懷,更要有胸懷。因此,在深耕環保產業市場的同時,李明鋒并沒有只想著收益,而是努力引領著更多人,加入到環保事業中來。例如,他積極主動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科普活動,制作污水處理科普影視片《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和動畫片《小水滴奇遇記》,向廣大群眾宣傳普及污水處理工藝常識和保護水資源的意義,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如今,讓李明鋒倍感欣慰的是,經過幾年的有效治理,晉江河道周邊的環境變靚了,河水也變清澈了,水質明顯改善。

  “現在晉江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鷸類、鷗類等水生鳥類,下雨天再也聞不到臭烘烘的味道了。”“前段時間,還有很多攝影家慕名而來,竟拍攝到了成群結隊的白鷺,聚在綠油油的田野里覓涼……”在走訪中,附的村民紛紛開懷訴說新的變化。

  “我希望做美麗中國環保建設的保駕護航者,做子孫后代生存環境的守護人。”李明鋒提出了下一階段的目標,“未來,我們將開展更多樣的環保科普活動,組織環保夏令營和科技冬令營,并與藝術學校聯合開展環保教育主題的設計活動,讓更多人覺得這不僅僅是個污水處理廠,而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生命之地’……”

  愿景——公益環保綠動未來

  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上天。

  一直以來,國家重視的節能環保產業,被很多企業界人士譽為新風口。

  但是,風再大,終會停。

  造風、馭風能力,才真正考驗一個企業家的能力。

  李明鋒歷經數年建設的公益展館,正是要造一個環保“新風口”。

  陽春三月,在福建晉江,一塊占地約300方米左右的環保教育實踐基地頗受注目。

  “好臭啊,好臭啊!”2020年12月13日,晉江第二實小組織學生前往鳳竹環保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研學活動,當走第一個參觀點時,孩子們都情不自禁地捂上了鼻子。

  講解員趕忙解釋道:“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道工序,就是把這些諸如垃圾袋、飲料瓶等較大的垃圾隔離,然后再將污水里面細小的沙粒、顆粒物與污水分離。”

  “原本,這個臭水池無須建設,但為了讓群眾了解水資源污染的嚴重程度,特意投資興建了這個臭水池,以達到教育的目的。”談起建設臭水池初衷,李明鋒表示,我們常說,建設美麗中國,迎接綠色生活時代,離不開公眾的參與。但有了解才能有關注,有了關注才能有更多人參與。

  在李明鋒看來,日常生活中,老師教育孩子都告誡他們: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浪費自來水、不要用塑料袋……一連串的“金科玉律”只是讓孩子們知道要踐行綠色理念,但從“知道”到“想到”,從“想到”到“做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條路上,李明鋒認為,踐行是關鍵。他一門心思投入到環保展館建設中,個人投資建起了福建省首個以環保為主題的公益主題展館。

  “我希望把主題展館打造成為宣傳環保重要的重要地點、市民學環保知識的絕佳臺、青少年研究學環保主題基地,讓大家了解環保的重要,并積極參與到環保工作中。”李明鋒如是說。

  公益環保之路,貴在主動,成在持續。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樹立環保意識,李明鋒幾乎沒有計較經濟代價。無論是展館的前期策劃、項目設計,還是在后期展館的組建籌備動工等事宜,他都事事親為。同時,為契合新時代特征,提升觀眾在展館中的體驗豐富度,展館在設計時巧妙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全息影像以及VR等科技展陳方式,結合燈光、顯示屏等展示手段,全面打造科技環保感。目前,先后已投入了超300多萬元,未來還將持續增加投入成本。

  而按照李明鋒的設想,環保展館共設置了5個不同主題的互動區域,分別是“環保之痛”“環保之問”“環保之治”“環保之美”以及“展望未來”,每個區域分別根據各自的主題展示生態環境的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設計環節也多以藝術裝置與互動展項為主,重在引發參觀者的思考。

  其中,館內墻面上顯眼處懸掛的瓶子,李明鋒頗為自豪,“這是我自己設計的氣味體驗區,參觀者可通過操控像香水瓶一樣的氣味裝置,就能聞到不同的氣味,如污水、霧霾、污土的氣味,增強人們對污染物的辨別能力,提升觀眾的觀展體驗感……”

  不僅注重感官體驗,李明鋒還設置了互動體驗板塊,觀眾可以通過交互式系統參與游戲互動和知識闖關環節。比如抓過“某種介質”放到臟水里面,會出現分解等過程直至臟水變成干凈的水等,參觀者通過游戲方式參與到環保的行動中,讓整個體驗擁有個化,激發參觀者內在的情感以及情緒,滿足參觀者自身情感以及精神需求。

  “環境保護宣傳意義重大,如今有了實質項目和進展,這是大自然之幸,亦是群眾之需。”李明鋒期待,“希望這塊環保‘試驗田’可以在社會中繼續發揮更大作用。”

  擔當——接力教育傳遞大愛

  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

  在收獲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感恩于心的李明鋒也在時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回報于行,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得知基層消殺用品消耗量大、部分地區供需不衡的情況后,他義務當起了“采買員”“快遞員”“聯絡員”,積極聯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們,并親自到各大超市“掃貨”,將籌措的口罩、體溫槍等緊缺物資運送到各個學校、社區卡點,助力復工復學,得到了人民群眾、老師學生的一致好評。

  “我沒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偉大,就常想著假如我是他們,我希望得到什么就對了。”李明鋒上揚的微笑透著淡淡的滿足。

  稻穗結得越飽滿,就越低頭;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越謙虛。這或許正是李明鋒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當委員慈善家的心得。

  “給予既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榮耀。”如今,提起自己堅持做慈善的原因,李明鋒覺得這是父親對他的影響。

  “我父親那代人黨很強,始終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他常說,企業要為社會進步多做貢獻,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能好,所以當‘小家’有能力時一定要回報‘大家’,作為子女,我也想傳承他的慈善精神……”

  2018年以來,李明鋒在其父親創辦的“李春興慈善基金會”基礎上,積極與各大公益機構以及學校、社區合作,致力于助學助困、改善學生的學和居住環境。即使在早些年企業虧損運營、中高層管理者減發工資的情況下,捐資助學之路也從未間斷過。3年間,已先后為泉州市實驗小學、晉江一中、泉州五中等捐贈了210萬元,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一個個有溫度的數字,彰顯出基金會捐資助學的顯著成效,詮釋著一位政協委員的家國情懷。

  而在參與公益慈善的過程中,李明鋒對慈善事業的認識與理解也在逐漸深化。如何才能讓慈善事業更好地、持續地做下去?成為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自基金會創立以來,他力求以更加科學的慈善機制惠及越來越多的受助群體,從而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作為本土企業,讓這里的每個孩子充滿快樂,幸福生活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未來我們將更真誠致力于教育這份陽光事業,堅定地邁步前行。”李明鋒擲地有聲。

  參與公益慈善的路很多,緣何傾情教育?對此,李明鋒有自己的思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企業的發展與教育事業息息相關,教育發展、文化繁榮、民風淳樸,對企業文化的形成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于是,李明鋒決定將公益慈善事業的重點和方向集中到助學項目中,擔起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同時,過去5年多里,李明鋒還積極關注老年群體,贊助了仙石村老人協會、竹樹下老人會舉辦的“迎重陽·獻愛心·情系老人”“春節慰問高齡老人專項走訪慰問”等活動,讓老年群體在佳節期間也能夠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暖暖心意。

  春暖花開,愛心永遠!根植于李明鋒心中的愛心公益大樹,必將絢爛地綻放出更多愛心之花,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迸發出更加耀眼璀璨的光芒。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在李明鋒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做的就是改善環境質量,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生態環境,讓新中國更美麗……

2021-03-11 17:23:42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