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南安市民政局積極引導廣大社會工作者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深入有效地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激發社會抗“疫”信心。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南安市尚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社工深入社區開展惠民服務,活用現代通訊手段開展各種線上活動,不棄微末,不舍寸功,用“四心”譜好抗“疫”“學聽宣幫”四部曲,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社會工作者的動人篇章。
一、用心學,吹響戰“疫”沖鋒號
(一)專業之間互相學。組織社工第一時間加入“安馨計劃—新冠肺炎疫情緊急援助營”“協力八閩·福建醫務志愿者集結群”等工作微信群,與來自其他省市的社會工作者一起分享在抗擊疫情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重點針對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如何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如何通過社工+義工“雙工聯動”模式有序參與等內容開展交流討論。通過不斷加強和省內外優秀社工以及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關于疫情防控的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專業互補,促進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地域社會工作者的思想碰撞,吸取不同地區先進經驗做法,引導社工在交流學習中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工作方法,助力本地區疫情防控。
(二)因地制宜重點學。組織社工認真學習《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關于社會工作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實務指引(第一版)》,結合南安地區和機構的實際情況,制定《尚好社工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等相關內容,指導社工有針對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例如,工作指引要求社工要給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確診患者,要通過協助落實國家有關政策、鏈接社會資源,在物質上、心理上提供援助。
二、耐心聽,筑牢心理防“疫”墻
(一)線上心理援助暖人心。成立“彩虹計劃”線上南安疫情心理援助小組,目前由1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3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4名國家社會工作師、1名線上宣傳志愿者組成,旨在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壓力舒緩、情緒支持、認知調整、心理疏導等服務。群眾可以通過微信咨詢服務、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關注微信公眾號后留言等方式,向心理援助小組咨詢因疫情產生的各種心理困擾。目前已累計服務300余人次,為廣大群眾傳遞無聲力量。同時,呼吁擁有相關資格證書或相關領域服務經驗的心理工作者、社會工作者、醫務人員等愛心人士加入疫情心理援助小組,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二)線下走訪入戶解心結。聯合社區黨員、志愿者一起開展線下走訪入戶工作,了解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需求,給予人文關懷。入戶時,詳細詢問住戶近期的移動場所和接觸人群、是否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等相關問題,并發放隨身攜帶的疫情防控宣傳單,反復叮囑住戶“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多消毒”。及時了解居家隔離人員的心理狀況,針對性地進行相關政策宣傳和疫情防控知識普及,并提供簡易的自我排壓和放松方式,化解其負面情緒,引導其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疫情。在入戶過程中,社工會留下聯系方式,以便居民有需求的時候,可以及時尋求社工的幫助。
三、精心宣,傳播抗“疫”正能量
(一)專業科普驅散“情緒霧霾”。指定專人收集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防控相關信息,確保信息內容的科學性和及時性,并通過“尚好社工”微信公眾號向各項目點服務微信群、社會大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更新疫情動態,既為各項目點社工提供了有效信息,助其根據疫情變化調整工作方法,又能引導群眾科學理性認識疫情,減少恐慌心理,提高對疫情的防范意識,促使社會大眾采取積極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截至目前,已推送各類疫情防控宣傳報道20余篇,營造了“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二)在線活動點亮陽光心態。在微信公眾號上開展“‘疫’起行動懸賞令”專題活動,活動分為三期,每期五天,引導群眾通過自我心理小測試、填寫線上調查問卷、分享音樂電影、自繪畫作和自制美食、為親友和前線的醫務工作人員寫下防疫留言等方式,紓解自身焦慮,抒發內心情感,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加油。新穎的特色活動幫助廣大居家人員轉變自己的心態,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重拾生活的樂趣,點燃對生活的向往。
四、暖心幫,守望特殊“疫”情線
(一)困難群體關愛行動不停歇。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困境兒童家庭、殘疾人家庭心理援助入戶關懷活動,為困境兒童、殘疾人測量體溫,并了解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身心狀況、居家生活狀況及服務需求等,針對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社工通過表達同理心、運用社會心理教育、重塑認知等方式,增強他們應對危機的能力,重新認識目前所處的環境,從而樹立對生活的信心。為疫情期間無法創收的重度殘疾人鏈接資源,協助咨詢殘聯等相關部門,幫助服務對象申請一次性補貼和就業補助,積極協助他們規劃疫情結束后的工作生活問題,緩解當下的焦慮心理。結合“3.3全國愛耳日”,線上宣傳聽力障礙殘疾人在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聽力障礙相關知識,營造關愛聽力健康和參與疫情防控兩不誤的社會氛圍。
(二)未成年人幫教不掉線。
創新檢察官+社工的服務模式,探索通過網上交流、視頻課程等方式為涉罪未成年人開展“見面但不當面”的“云幫教”。幫教過程中,檢察官著重通過分析涉“疫”典型案例等,開展涉疫普法宣傳;社工則重點了解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近期活動軌跡、疫情知識掌握等方面情況,提供線上心理援助、疫情知識普及等服務。疫情發生以來,社工聯合南安市檢察院轉變幫教方式,利用微信視頻、電話交流等現代通訊手段,了解8名未成年人幫教對象的近期表現,及時關注其疫情期間發生的心理變化,結合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助,開展疫情普法和防疫知識宣傳,提醒幫教對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不觸犯法律底線,糾正其潛在的行為偏差和認識偏差。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