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稱今年將投入10億元作為“關懷寶”專項資金,確保車主與乘客的安全保障服務體驗,提供全天應急響應、平臺補充保障、車險拒賠處理、醫療費用墊付、住院探望、糾紛補償、意外援助、車主猝死幫扶、財物被搶保障等九大服務。(3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在美團打車重啟補貼大戰的當下,滴滴卻把10億“燒”在了“關懷寶”安全保障專項資金上,用于對事故當事人的救助和關懷,著眼點和著力點完全不同。如果說美團打車還在走老套路,玩老打法,從補貼大戰中腥風血雨一路走來的滴滴,顯然并不想奉陪。
滴滴無意跟美團拼燒錢,而是在司乘安全領域做體系做服務,貌似有些讓人小失望,實則更成熟更理性。相比直接燒錢,“關懷寶”屬于底層制度建設,沒那么刺激但著眼長遠,是守護司乘安全不可或缺的兜底性保障。而且它跟保險不一樣,不對保障金額劃定上限。
美團創始人王興透露,美團打車已在上海拿到1/3市場份額。且不說這個才幾天的數據是否靠譜,問題是,其中有多少人是拿券免費坐的,又有多少人是專業幫人刷單的?為了多拿補貼,黑產和刷單都來了。超市免費大派送,據此統計市場份額,肯定不靠譜。倘若成功如此容易,獨角獸也就不該有那么高的估值。
有人調侃,“聽說都準備燒錢,我就放心了。”但大家心里明白,在相對成熟的出行市場,不會出現長時間的補貼大戰,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競爭離不開燒錢,但又不能僅僅靠燒錢。燒錢只能燒一時,目的僅僅為了搶占客戶;但最終能否留下客戶,還得比高效化服務,比差異化創新,比核心價值。
除非改變的是游戲規則,否則美團很難取代滴滴的地位。此刻更多用心,是要喚起資本市場關注,提升估值。通過燒錢,講個好故事,獲得更高估值,這是補貼大戰的邏輯;但故事再好,終究要靠業績說話,要不然,融資一旦出現問題,樂視悲劇就會上演。在商言商,生意不是慈善,網約車補貼大戰連阿里騰訊都燒不起,遑論其他?
競爭是好事,但也有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的分別。惡性競爭往往無底線無規則,會出現各種不可思議的手段,到最后,勝利者要付出不匹配的代價,失敗者的下場則更加悲慘。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首日就被三部門聯合約談,其中一條,就是不得低價惡性競爭。
站在消費者立場,最常見的想法是:有人燒錢,我們得便宜,總歸是好事。但經濟學里也有一句話,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我們既要一時的補貼好處,更要行業的良性發展,和長久的優質服務。特別是出行市場,安全底線不能崩塌,再想搶市場份額,也要有把關。
消費者希望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更高效的服務、更安全的保障,但是千萬不要誤讀,以為消費者只要價格低,其他什么都不在乎。更何況,就算只談價格,現在的確便宜一點,將來卻被更狠地“殺熟”,或者打車補貼多了,外賣盒飯更貴了,那也沒有任何意義。
消費者歡迎更多競爭,也期待更多實惠,但不希望競爭是以犧牲用戶安全作為代價,不希望看得見的實惠背后是更多看不見的損失。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