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8日永泰縣百漈溝景區所在村千柱峰發現“巖畫”以來,各方媒體廣泛關注,時有專家前往考察。3月9日,福州市文物局邀請了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范雪春、福建博物院原研究員陳子文、福建師大教授林蔚文三位專家和十多名市、縣文物工作者,到永泰同安芹草村千柱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
福建博物院原研究員陳子文在壁巖上選擇一處較小的“同心圓”,用錘子和錐子鑿開表層約一厘米后,發現“同心圓”露出較為清晰的紋理。陳子文認為,據這些紋理可以初步推斷“同心圓”是自然形成的。
經三位專家碰頭、會商后得出初步結論,認為永泰千柱峰“巖畫”,更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能形成于中生代侏羅紀到白堊紀的火山地質運動,是非常有價值的地質景觀,具有巨大的旅游開發潛力。
專家陳子文說,根據他查閱的一些關于永泰青云山地質的文獻記載,永泰縣由于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早先大規模火山噴發,加之造山運動至今的新構造運動,使全縣地貌作大幅度的上升和間歇上升,構成現代的高峻地勢。火山熔巖在凝固冷卻的過程中,大量氣體外泄,會形成空腔、多層的“同心圓”。經過長期的水流切割和雨水的沖刷,這些“同心圓”越來越明顯。敲掉“同心圓”表面,巖石中仍會找到“同心圓”紋理。
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范雪春表示,千柱峰“巖畫”有三個特點:第一,這些圖形大都雷同;第二,線條不像是人工鑿的,如果是人工鑿刻的,都應該有一定寬度,最深處應該是圓潤的,而而千柱峰“巖畫”的線條則是又細又斜;第三,福建東山、明溪、華安、大田等地的巖畫,都是清晰的,能反映當時的審美,千柱峰的圖形則不能。他認為,這些圖案應該是物理化學反應后,形成的圖形,可以初步排除人工制造。
林蔚文教授也認同“巖畫”是自然形成的說法。不過他認為,這是難得的自然地質景觀,在福建省內這么大片的很少見,希望有關部門立即保護。”
芹草村是百漈溝景區所在村,該景區目前正在建設國家地質公園。三位專家和市文物局一致認為,千柱峰“巖畫”即使不是文物,也有很高的自然景觀價值,旅游開發價值大,可申請列入國家甚至世界自然遺產。他們呼吁永泰縣方面立即保護現場,并制定長期保護方案。同時建議永泰縣邀請地質方面專家前往現場進行科考,做進一步的研究和鑒定。作者:文圖/永泰縣旅游局 王林鐘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