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時稱,從1951年到2017年國家圍繞中小學學生的減負出臺過幾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詩云:“一山放過一山攔”。幾十年喊減負,有些地方孩子們的書包越喊越沉,課外負擔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時間越喊越少。
學生減負,是多年來的熱門話題,各地教育部門為落實減負,沒少出臺政策。因為每次都能得到輿論褒揚,于是紛紛在減負上比拼優惠,有的規定晚于10點的作業可以不做,有的規定不得要求家長檢查作業,還有的規定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點。我也是小學生家長,經常會接到老師通知,這幾天某某基礎訓練不能帶到學校來,因為有檢查。
大家都在喊減負,媒體評論標題都在呼吁“動真格”,預設前提是:減負是真理,學生負擔應一減再減。可是,減負真的不需要證明就天然正確,并且減的越多越好嗎?現在的學生作業負擔,是不是大大超出了合理范圍?減負在基層變成極端化的形式主義,動不動就搞毫無意義的檢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折騰學生折騰家長,為何卻無人關注呢?
有一句話叫,存在即合理。當減負喊了幾十年,現實中卻無法有效落實,不能簡單歸因于“有壞人阻撓”,而應該想想,是不是減負本身,并不符合現實語境?你想想,孩子下午三點就放學了,家長要上班,如果沒有老人帶,孩子能去哪里?還不是各種培訓班。你再想想,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點,難道家長得先上班刷了指紋,然后再去送孩子嗎?晚于10點作業寫不完可以不寫更是扯淡,那只會讓所有沒寫的作業都合理化,老師還怎么管?
必須明確一點,所有人追求更好發展的努力都不邪惡,中小學生亦如此。一個向上的社會,應該鼓勵奮斗,而不是鼓勵懶惰,沒有什么事情隨隨便便就能成功。作為家長,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快快樂樂成長,但是我們同樣知道,現實世界競爭無所不在,輕松學習并且輕松成功,注定只屬于少數天才,作為普通人,你不努力別人努力,你的快樂教育就會害了孩子。在美國,好學校的課業負擔同樣不輕,那些考上哈佛的孩子,成績都不會是玩出來的。
義務教育是窮人的福利,越是窮人的孩子越是玩不起,媒體呼吁減負看似很人性,實則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是在削弱窮人的福利,代際固化階層差距。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減負教訓,非常值得借鑒。當時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社會,要求給學生減負的呼聲同樣強烈,教育部門當然從善如流。怎么減負?和我們一樣,少學東西,少上學,少考試。
結果有三個:一是私立學校迅速崛起,學費雖然昂貴但是成績好,因為公立學校都在減負,私立沒有。——這一點,國內教育現狀已經部分得到驗證;二是,減負既沒減弱社會競爭,也沒減輕中產家庭教育支出,相反,中產家庭教育負擔倍增,因為學校教的東西太少,得花更多錢去參加課外班。——這一點,我們現在已經是一模一樣。
最可怕的是第三點,被減負的“寬松一代”長大后,這批年輕人普遍缺乏競爭力,學歷嚴重貶值。——這一點,在輿論關于90后、00后的種種質疑聲中,其實早有苗頭,只不過,中國父母在減負問題上并不十分配合,學校雖然減了,家里課外又加了,花費更多、負擔更重的負作用之外,減負對于學生的傷害,要比日本當年更小。
日本已經宣布實行“去寬松教育”,朝著“教育強勁化”的方向發展。我們真有必要,將減負當做絕對真理,哪怕已經極端化,也要堅持進行到底,重走一遍日本教育走過的路嗎?相比“動真格”之類實際效果無非繼續折騰家長的減負呼吁,討論一下減負建議本身是否科學,也許很有必要。(文\舒圣祥)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