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陽:大山深處“搶茶”忙

明前茶,貴如金。清明節臨近,毗鄰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建陽區黃坑鎮,2萬多畝茶園相繼開園采摘。在這里,近日正流行一個熱詞:“搶茶”。

  “現在我們都在‘搶茶’,明前茶青根本不愁銷路。”黃坑鎮茶業協會會長熊益民說,由于今春天氣好,回溫快,當地茶農抓住這天賜的“黃金季節”,爭相搶摘茶青,期望賣個好價錢。

  有著“林海竹鄉”美譽的黃坑鎮地處建陽區西北部,遠離城鎮,山高、林密、谷深、水清、霧濃,茶區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林茶相間,竹掩茶園,茶隱林蔭。零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讓黃坑鎮成為茶葉的優質產地。近年來,黃坑鎮以綠色和有機為突破口,既不擴大種植面積,又嚴禁噴施農藥、化肥,茶葉品質越來越高,深受市場青睞,許多農戶因茶脫貧、因茶致富,茶產業已成為當地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之一。

  記者在海拔約1000米的黃坑鎮坳頭村看到,竹海包圍之下,梯田狀分布的茶園青翠欲滴,新抽出的茶葉嫩芽與剛出土的春筍相映成趣。茶園內,拾級而上,隨處可見茶農的身影。

  “現在大家都希望喝‘干凈茶’,我們山上沒污染,茶青很搶手,茶葉很暢銷!”身背小竹簍在自家茶園采茶的村民邱日梅說,她一天能采兩三斤芽頭,每斤能賣460元。“一天收入一千元。摘下一個芽頭,好比撿了一粒金沙。”邱日梅仰臉一笑,對頂尖級芽頭的“金貴”作了個形象比喻,手上采摘茶青的速度卻絲毫沒有停頓。

  高山好水產好茶,優良的品質走俏市場。黃坑鎮茶園開采以來的一周時間里,除了茶農摸黑起早“搶摘茶葉”外,各地茶商也蜂涌而來“搶購茶葉”。

  “我們不出來‘搶’,就收不到明前茶青了。”在茶園里,春源盛茶山莊主鄭永明一邊幫著茶農采茶,一邊告訴記者,黃坑鎮70%的明前茶青,都被武夷山的茶商“搶”走了。為了盡可能收到更多茶青,鄭永明只好“蹲”到各村的茶園現場,一手收芽頭,一手付現金,盡管如此,每天只能“搶”到100多斤。

  由于明前茶青量少價高,南香北韻茶業公司總經理藍元高不敢怠慢,不分晝夜全程監控生產過程,甚至親手制作極品紅茶“金駿眉”。“5公斤的芽頭,才能精制成1公斤的‘金駿眉’,茶貴如金,名不虛傳啊!”2015年,“南香北韻紅茶”參加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名茶評優活動,榮獲“金獎”。

  據熊益民介紹,黃坑是個老茶區,產茶歷史悠久,自唐開元元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坳頭村地處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是正山小種紅茶發源地之一。正山小種為紅茶之鼻祖,在17世紀以其特殊而迷人的香味馳名世界,遠銷歐洲數國,成為英國皇室御用飲品。

  “坳頭村115戶農戶種植茶葉2800多畝,每戶均收入12萬元,最高的農戶僅茶葉一項收入可達30萬元。”坳頭村黨支部書記鄭茂祥說。

  “種茶、采茶、制茶、賣茶......茶產業已成為村民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實踐證明,抓好茶產業是群眾實現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黃坑鎮黨委書記周春林笑言:“搶茶,‘搶’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林志明 朱國良)

來源:[南平市農業局]
2018-04-03 09:41:00         來源:海峽風     編輯: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視聽節目制作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互聯網出版機構 閩ICP備160236913號-1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