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子高鐵吃泡面被怒懟的視頻廣為傳播。視頻中發飆女子回應稱,因孩子對泡面過敏,曾跟這名男子溝通過,但對方執意不聽,她這才發泄不滿。并稱男子拍視頻上傳到網絡嚴重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將采取法律手段。
高鐵上不賣泡面,就是因為考慮到泡面味道大,高鐵密封性強;但是,小推車不賣,不等于不讓吃。高鐵和地鐵不一樣,后者旅程短,可以忍忍,前者旅程長,不讓進食不現實。你說你對泡面過敏,人家也可以說對盒飯過敏,很多人還討厭肯德基味兒呢,要是都禁了,就都只能挨餓了。所以,呼吁高鐵禁止吃泡面,除了構成對泡面的歧視以外,并沒什么意義。
當然,考慮到周圍人的感受,盡量不在車廂里進食味道大的食物,要么忍一忍,要么去餐車,別人不一定夸你素質高,自己也可以給自己點個贊,咱是高素質的人。如果別人都提醒你了,非要得理不饒人,有意激怒對方,那就不好了。泡面視頻的拍攝者,顯然提前想好了,要錄視頻發網上,自己克制又克制,讓不知道被拍的對方發怒出丑,不說別的,的確很陰險。
視頻中的女子為什么發飆?肯定是有前因后果的,只不過沒被拍下而已。所以,發飆女子將吃泡面上升到社會公德的高度抨擊,固然是懟錯了,指責侵犯隱私權和名譽權,估計也談不上;但拍視頻發網上的男子,也絕非如視頻中藏在不驕不躁聲音背后的那般溫文爾雅,相反,同樣是個不寬容的人,是個難溝通難說話的人。
規則與寬容,在某些人的理解里,似乎是矛盾的。既然按規則我是有理的,我就不必讓,甚至不能讓,要不然,我不也不講規則了嗎?所以,既然規則是可以吃泡面,那就是可以吃,你跟我講可不可以不吃,我當然要回答不可以。這樣做不能說有錯,特別是涉及個人利益的時候,正常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不要為別人而活,但也不要別人為我而活。
但在諸如泡面這樣的小事上,如果選擇讓一讓,寬容一些,其實解決起來更簡單,也更理性。至少是,為了這樣的事情,和一個陌生人鬧矛盾,完全犯不著。路遇威猛劫匪,規則當然是不必給,但我勸你不如從了,事后再報警。為了吃個泡面,這次只是被女子怒懟,要是碰到個暴力男呢?挨頓揍,多劃不來。碰到個有性格缺陷的,后果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規則與寬容并不矛盾。作為執法機關,處理問題必須尊重規則,不能濫用人性,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動輒和稀泥;但是作為個體,處理問題不妨靈活變通些,無關原則問題與核心利益,寬容點并不吃虧。
具體到泡面事件,如果你是那個女子,孩子真的對泡面過敏,跟人講了人家也不讓,那你就暫時帶孩子去別處轉轉吧;如果你是那個男子,吃泡面碰到有人勸阻,就去餐車吃吧,不是因為你怕了對方,也不是因為你不講規則,而是因為你是個寬容的人。(舒圣祥)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