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車停運是受到共享單車的“降維打擊”
公共自行車停運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江德斌
福州市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告:4月1日零時起,停止運營公共自行車業務;即日起,用戶可去辦理退款手續。至于收回的自行車和200多個站點設施如何處置,目前尚在研究中,還沒有最終的決定,但是會堅持避免或減少浪費的原則進行處置,最終處置方案待確定后向社會公布。(3月1日《福州晚報》)
從公告內容看,福州市公共自行車停運的直接原因,乃是“共享單車市場快速發展,已能很好滿足市民的短途出行需求。”說明該市公共自行車受到共享單車的強烈沖擊,面臨用戶減少、使用率下降、運維費用高企等問題,處于難以維系的尷尬局面,被迫采取停運措施。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共享單車的運營效率更高,使用體驗更好,用戶群體更多,市場占有率更大,給市民帶來更便利的出行,公共自行車則顯得落后,淘汰出局亦在情理之中。
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后,以摧朽拉枯之勢攻城略地,部分城市的公共自行車受到沖擊影響,無法持續經營下去,紛紛采取暫停投放、停止運營等措施。比如北京、成都等地公共自行車暫停投放,天津濱海新區、武漢、蘇州等地則停止運營,理由與福州市公共自行車一樣,都是在共享單車沖擊下,難以繼續維持了。
公共自行車大都由政府出資興建,委托企業運營管理,以公益性為主,除了前期要花費大量建設資金外,每年還要支付高額的運營費用,財政負擔相對較重。而且,各地公共自行車均為有樁刷卡使用,受到停放地點過少、辦卡點少等不便制約,投放速度也很慢。但是,共享單車則是市場自發形成,由企業投資興建運營,又是無樁停放,使用靈活便利,對公共自行車形成“降維打擊”,市場競爭力遠超后者。
交通部官員今年2月初時曾表示,全國共享單車投放量已超過2300萬輛,注冊用戶為4億,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飽和狀態。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就擴張到如此龐大規模,其增長之迅猛,亦令公共自行車汗顏。
可見,共享單車對公共自行車來講,具有很強的替代性,未來還會有更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步入停運的后塵。這也是市場競爭、消費者選擇的結果,看似可惜,其實很正常,說明公共自行車的運營模式,已經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被技術進步淘汰出局在情理之中,并不值得惋惜。
而且,共享單車已經形成巨大的市場,通過企業運營更好的解決了市民短途出行,對于這種市場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政府撤出也是好事,避免了與企業爭利。何況,公共自行車停運后,可以省下大量財政資金,對納稅人來講亦是好事,政府可以將錢用在其它民生項目上。對于停運后的公共自行車、站臺等資源,政府亦可采取拍賣的方式,回收部分資金。
政府以后應將主要精力用于監管共享單車,督促平臺做好日常維護,建立完善的信用機制,防范亂停放、破壞共享單車的不當行為,促使共享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際聯網備案
海峽風網 版權 所有©1997-201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舉報郵箱:jubao@123777.net.cn